文章类

十步降压操

中医将原发性高血压分为四种常见证候:肾气亏虚证(表现为腰脊酸痛、耳鸣耳聋等)、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等)、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等)和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等)。降压操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如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等,可以调整微血管舒缩功能,解除小动脉痉挛,从而疏通气血、调和阴阳。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有规律的主动运动可以让身体释放微量内啡肽物质,有利于降低血压,但这种效果相对有限,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因此,降压操更适合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而非替代方案。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或高血压前期人群,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降压操练习可能有助于延缓或减少药物使用;但对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绝不能擅自停药而仅依靠降压操控制血压。

传统穴位按摩型降压操是目前流传最广、研究最充分的一种,通常需要10-15分钟完成全套动作。这种降压操结合了中医经络理论与现代运动医学,通过系统按摩头部、颈部和四肢的关键穴位来达到降压效果。

1.预备动作: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姿势自然端正,正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放在大腿上,膝关节呈90度,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2.按揉太阳穴:用拇指或食指顺时针旋转按揉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疏风解表、清脑明目。


3. 按摩百会穴:用手掌紧贴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动作能直接降血压,宁神清脑。


4. 按揉风池穴:用双手拇指按揉双侧风池穴(颈部枕骨下,两条大筋旁凹陷中,与耳垂齐平),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输阳益气,促进气血通畅。


5.摩头清脑:两手五指自然分开,用小鱼际(手掌小指侧边缘)从前额向耳后按摩,途经太阳穴、安眠穴等,从前至后弧线行走一次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舒筋通络,平肝降压。


擦颈/人迎穴:用左手掌大鱼际(拇指根部肌肉丰厚处)按摩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人迎穴位于喉结旁,胸锁乳突肌前缘,颈动脉搏动处),再换右手按左颈,一次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使颈动脉通畅。


7. 按揉曲池穴:先用右手按揉左肘曲池穴(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外端向外一横指处),再换左手按揉右肘曲池穴,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清热降压,活络手臂动脉。


8.按揉内关穴:用大拇指按揉内关穴(前臂正中,腕横纹上两横指,两肌腱之间),先揉左手后揉右手,顺时针方向按揉一周为一拍,共32拍。此节可舒心开胸。


9. 引血下行(按揉足三里):分别用左右手拇指按揉左右小腿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可健脾和胃,引血下行。


10.扩胸调气(收势):两手放松下垂,然后握空拳,屈肘抬至肩高,向后扩胸,最后放松还原。


传统穴位按摩降压操作为一种自然疗法,通过系统刺激特定穴位,能够有效辅助调控血压。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不能完全替代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医生的专业指导。建议高血压患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将此法作为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科学运用这一传统养生智慧,维护心血管健康。(文/张肖红 心病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