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类

五龙口院区|生死时速3小时!河南省中医院多学科协作从“死神”手中抢回胃癌大出血患者

11月3日19时50分,河南省中医院五龙口院区肿瘤科病房的宁静被一阵急促的呼救打破——69岁的段先生如厕时突发剧烈恶心,周身冷汗淋漓,随即呕出大量鲜血,短短几分钟内出血量竟达1000ml。这场毫无征兆的消化道大出血,给这位本就因胃癌入院、且有乙肝肝硬化及多次镜下止血病史的老人,扣响了“生死警报"。

黄金救援:从病房到多学科的"闪电响应"

患者倒地后,肿瘤科医护团队就快速赶到现场。"快!扶患者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建立双静脉通路!"护士长话音未落,值班护士已将留置针精准刺入血管;主管医生李梦依、主治医师周超锋,一边给予患者紧急治疗,一边请重症医学科臧宾宾医生紧急会诊。短短数分钟内,抢救预案全面启动,监护仪的滴滴声与医护人员的指令声交织成生命的"战歌"。

"给予生长抑素泵入止血、快速补液扩容,急查血常规!"随着一系列指令落地,检验结果很快传来——患者血红蛋白仅44g/L,已达极重度贫血,随时可能因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让人棘手的是抢救过程中患者再次呕血,血压骤降至68/25mmHg。"多巴胺盐水静滴升压!"臧宾宾医生当机立断,同时紧急上报重症医学科王丽辉主任,一场跨科室的"生命接力"就此展开。

温暖护航:血库主任"送血上门",内镜专家"深夜驰援"

患者持续失血急需输血,但五龙口院区备血量不足成为新的"拦路虎"。"我来送!"院本部检验中心副主任史跃杰接到求助电话后,二话不说带着悬浮红细胞和冰冻血浆驱车赶往分院,原本4.6公里的路程仅用十多分钟便抵达,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输血时间。

与此同时,消化内镜中心成了这场生死抢救中力挽狂澜、实现止血的关键战场。

接到紧急会诊通知时,消化内镜中心负责人李明彦刚结束一天工作回到家。但患者安危就是命令,他来不及多想,“患者情况危急,我马上到!”话音未落,便抓起外套,如离弦之箭般朝医院奔去。夜晚街道车水马龙,他的车风驰电掣,于20时24分抵达五龙口院区。

此时,配合护士郑伟玲和郝文静早已严阵以待。一到院区,李明彦迅速穿上手术衣,郑伟玲和郝文静也手脚麻利地协助他熟练连接内镜设备,一场镜下止血大战就此打响。在监护仪的密切监测下,李明彦全神贯注操控器械,郑伟玲和郝文静则在一旁紧密配合,及时传递所需物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镜下,胃底穹隆部前后壁两处溃疡触目惊心,周边活动性出血如恶魔张牙舞爪。但李明彦毫不慌乱,凭借丰富经验与精湛技术,精准放置止血夹,像为伤口披上铠甲,闭合创面。郑伟玲和郝文静迅速递上冲洗工具,协助他反复用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冲洗止血。终于,在三人的不懈努力下,镜下出血停止,生命的气息重新在患者体内涌动。止血成功!这胜利的成果,是他们与死神较量的勋章,更是患者重获新生的希望曙光。

生命启示:环环相扣的"救治链条"是最好的"护身符"

经过近3小时的连续奋战,段先生的出血终于被成功控制,血压逐渐回升,意识也恢复清醒。当家属握着医护人员的手泣不成声时,王丽辉主任坦言:"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率高达15%-20%,这次能成功救治,靠的是每个环节的无缝衔接。"

据了解,消化道大出血作为临床常见急症,起病急、进展快,能否在黄金时间内启动多学科协作直接决定患者预后。此次救援中,从肿瘤科的初步处置,到重症医学科的病情评估,再到血库的紧急供血、内镜中心的精准止血,每个科室都像齿轮一样紧密咬合,织就了一张坚不可摧的"生命防护网"。

如今,段先生已转入五龙口重症医学科继续观察治疗,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不仅挽救了一位老人的生命,更展现了河南省中医院五龙口院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实力。正如王丽辉主任所说:"对医生而言,每一次紧急救援都是一场考验,而患者的转危为安,就是我们最大的勋章。"

河南省中医院五龙口重症医学科简介

河南省中医院五龙口院区重症医学科于2025年10月15日开始值班,10月24日开始收治病人,五龙口重症医学科设有负压病房1间,单间、双人间各1间,普通病床20张,共计24张床。目前科室已配备多功能呼吸机、高端心电监护仪、ECMO、CRRT、PICCO、微量泵等抢救监护设备。各项诊疗在王丽辉主任带领下,与东风路院区一体化、同质化管理。科室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重症肺炎、心力衰竭、脱机困难、多重耐药、多器官功能障碍、重症胃肠功能障碍、老年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ARDS、呼吸衰竭,老年脑血管意外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各类休克、重症感染、MODS、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等多种急危重症的救治等方面具备良好优势。目前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成熟,包含中药灌洗、中药穴贴、中药口护、中药泡洗、中药塌渍、悬空灸-雷火灸、穴位注射、放血疗法、刮痧治疗等中医特色治疗。(文/臧宾宾 蔡岩岩 重症医学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