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类

肩膀痛就是肩周炎?肩袖损伤千万别忽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一遇到肩膀疼痛、活动不便,第一反应就是:“哎呀,我是不是得了肩周炎(俗称凝冻肩或五十肩)?”

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误解! 在临床上,有一种疾病远比肩周炎更为常见,却常常被误诊,它就是——肩袖损伤。

据统计,真正的肩周炎其实只占肩痛疾病的10%-15%,而肩袖损伤的比例则高达60%-70%。由于两者症状相似,但治疗方法截然不同,甚至相反,一旦搞错,不仅没效果,还可能加重病情。

今天,就让我们带您分辨这对“肩痛兄弟”,学会科学应对。

肩袖是由四组肌腱构成的像“袖套”一样包裹肱骨头的结构,负责肩关节的旋转和上举等动作。它的问题通常是这些肌腱因急性外伤(如摔倒)或长期过度磨损(如运动员、油漆工)导致的部分或完全断裂,好比一根绳子被磨得起毛甚至断掉。而肩周炎,医学上称为“粘连性关节囊炎”,其本质是关节囊的无菌性炎症和粘连。关节囊是包裹整个肩关节的一层软组织。当它因不明原因(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肩部长期不动的人)发生炎症、增厚、挛缩时,就会变得僵硬粘连,就像一扇门的合页彻底生锈卡死,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全面受限。

另外从症状表现上是区分肩袖损伤和肩周炎的最重要依据,主要体现在疼痛和活动能力上。肩袖损伤的疼痛多在主动活动时加剧,尤其是在做特定动作如举手过肩、提重物时出现锐痛或无力。夜间痛也很常见,尤其压到患侧时会痛醒。肩周炎的疼痛在疾病早期尤为剧烈,是一种持续的、广泛的酸痛,无论是自己动还是别人帮你动都会引发疼痛,“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夜间痛同样显著。

了解了二者的区别,我们再讲一下治疗的问题。肩袖损伤的治疗原则是:减负、修复、消炎。急性期:立即停止引发疼痛的活动,必要时用肩关节支具短期固定,给肌腱休息的机会。 疼痛急性期(48小时内)可冰敷患处,减轻炎症和疼痛。同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外用膏药,缓解疼痛和炎症。康复期可以做物理治疗: 如冲击波、超短波、超声波等,能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加速组织修复。康复训练也很重要! 在医生或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无痛范围内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切忌暴力推拿、拉扯!如果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或者撕裂严重(如急性巨大撕裂、年轻患者),则需考虑关节镜微创手术进行肩袖修补,术后再配合系统康复。

肩周炎的治疗要循序渐进、温和松解。 急性期主要目标是消炎镇痛。同样可采用药物、理疗等方式控制剧烈的疼痛。冻结期和解冻期康复锻炼是核心, “越痛越要动” 是肩周炎的康复原则(与肩袖损伤的急性期制动完全不同)。可以 持之以恒的拉伸: 如“爬墙运动”、“钟摆运动”、“毛巾操”等,每天多次,温和地、循序渐进地拉开粘连的关节囊。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当您的肩膀出现持续疼痛,尤其是活动受限时,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自己给自己诊断为“肩周炎”,然后开始拼命甩胳膊、拉单杠。因为,如果是肩袖损伤,这种暴力的活动只会导致肌腱撕裂加大,造成二次损伤,让小病变成大病!

正确的做法是:

1. 及时就医: 前往骨科、疼痛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

2. 专业检查: 医生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做几个特定动作)基本可以初步判断。

3. 明确诊断: 肩关节超声或磁共振(MRI) 是鉴别这两种疾病最有效的“照妖镜”,能清晰地看到肌腱是否撕裂以及关节囊的情况。

总结一句话:肩膀痛,别硬扛,更别瞎练。先找医生看明白,再谈怎么治和练。科学诊断是对自己健康最大的负责!(文/杨彬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