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常在特定季节或环境下出现鼻塞、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那么很可能正在被“过敏性鼻炎”所困扰。它虽不致命,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和睡眠质量。本文将带您全面了解过敏性鼻炎,并从基础治疗到前沿方案,为您提供清晰的应对指南。
一、认识过敏性鼻炎:不只是“小感冒”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简单说,就是您的免疫系统“防卫过当”,将无害的物质当成了敌人,从而发起攻击,引发一系列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
1.阵发性连续打喷嚏:通常一次连续数个甚至数十个,常在早晨或接触过敏原后发作。
2.大量清水样涕:鼻涕稀薄、透明,像关不住的水龙头。
3.鼻塞:程度不一,可双侧或单侧,严重时需张口呼吸,夜间加重。
4.鼻痒:难以忍受的瘙痒,可能伴有眼、耳、咽喉甚至上颚的瘙痒。
此外,还可能伴有嗅觉减退、头痛、疲劳、烦躁等。长期控制不佳的过敏性鼻炎还可能诱发哮喘、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绝不能掉以轻心。
二、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四位一体”的阶梯式治疗
目前过敏性鼻炎的常规治疗遵循“四位一体”原则:健康教育、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生物治疗。医生会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采用阶梯式的治疗方案。
1.避免接触过敏原(最基础且重要)
(1)花粉季:减少户外活动,关窗,使用空调,出门佩戴口罩和护目镜。
(2)尘螨:使用防螨床品,勤洗勤晒床上用品,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减少地毯毛绒玩具的使用。
(3)宠物:避免饲养宠物,或至少不让宠物进入卧室。
2.常规药物治疗(控制症状的常规治疗方案)
(1)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氟替卡松):一线首选药物,抗炎抗过敏效果最强,能有效缓解所有鼻部症状。需坚持使用,按说明书或医嘱使用安全性良好。
(2)口服或鼻用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氮卓斯汀鼻喷雾剂):能快速缓打喷嚏、流涕和瘙痒,但对鼻塞效果较差。第二代抗组胺药嗜睡副作用小。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尤其适用于合并哮喘的患者。
(4)鼻用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可快速缓解严重鼻塞,但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3.生物制剂治疗是最后一道防线(如司普奇拜单抗)
目前我国仅批准司普奇拜单抗用于常规治疗手段控制不佳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一种白介素4受体拮抗剂,司普奇拜单抗可以有效地阻断过敏反应,对于部分重度、难治性、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法耐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尤其是那些合并严重哮喘的患者,生物制剂的出现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三、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称过敏性鼻炎为“鼻鼽”(qiú)。中医认为,疾病的表象在局部(鼻),但根本原因在于人体内部的脏腑功能失调,加上外邪(如风寒、花粉、尘螨等)的侵袭。其核心病机可以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正气不足,主要是肺、脾、肾三个脏腑的功能虚弱。“标实”:指的是外来的邪气,如风寒、异气(过敏原)等。
1.中医如何治疗?
中医治疗不只是简单止涕,而是围绕“扶正气(补内虚)、祛邪气(抗外邪)”的原则,进行整体调理。
中药内服——辨证论治是核心,根据您的具体表现(舌苔、脉象、症状)判断属于哪种证型,然后量身定制方药。
2. 外治法——快速缓解症状,绿色安全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利鼻通窍,宣通肺气,对缓解鼻塞、流涕立竿见影。
艾灸:尤其适合虚寒证的患者。通过点燃艾条熏灸穴位(如大椎、肺俞、足三里),利用其温热效应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补益阳气,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鼻腔中药填塞(河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特色治疗)
穴位按摩:日常自我保健的好方法。
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按压有酸胀感,可迅速缓解鼻塞。
印堂穴:两眉头连线中点。按压可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俗称“虎口”。面口合谷收,是治疗头面部疾病的重要穴位。 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穴3~5分钟。
3. 饮食与生活调护——治未病的关键
避风寒:注意保暖,尤其换季时,出门可戴口罩,既防花粉尘螨,又防冷空气刺激。
忌寒凉:少吃或不吃冷饮、冰镇食物及寒性水果(如西瓜、梨),这些会损伤脾胃阳气,加重体内寒湿。
健脾胃:多吃性平温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南瓜、红枣等。
强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卫气。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是一场从“治标”到“治本”的旅程。它不仅仅是和鼻子打交道,更是对身体整体状态的一次深度梳理和修复。通过辨证施治,结合生活方式调整,逐步改善自身的“土壤”,从而让“过敏”这棵杂草无处生根,最终实现长治久安。(文/王慧敏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