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是人体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帮助消化脂肪。当胆汁中的胆固醇、胆色素或钙盐等成分失衡时,可能形成固态结晶,即胆结石。据统计,我国成年人胆结石患病率约10%,女性多于男性,40岁以上、肥胖人群更需警惕。
正常情况下肝脏生产胆汁后进入胆囊,胆囊起到浓缩储存胆汁的作用,当我们饮食后胆汁进入肠道参与消化。当你的生活习惯“作妖”时比如:狂吃炸鸡奶茶使胆固醇原料暴增→ 胆固醇过饱和析出结晶,长期不吃早餐令胆汁囤积发霉→ 浓缩成“胆汁膏”水分被过度吸收,浓度升高,熬夜+生气引起肝胆气滞→ 胆汁输送管道瘫痪,胆囊收缩障碍,胆汁淤积。就会使胆固醇结晶抱团成核,像滚雪球一样形成胆结石!
形成的石头以胆固醇结石最常见,占80%以上,其次还有胆色素结石和混合型结石。
60%的结石是“安静美男子”(无症状),直到体检才被发现!但部分患者会出现以下典型症状:饱餐(尤其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剧痛,放射至右肩.腹胀、嗳气、饭后不适等,甚至出现胆囊炎(发热、恶心呕吐)、黄疸(结石堵塞胆管)、胰腺炎等并发症。需引起注意的是:疼痛持续超过6小时或伴发热,需立即就医!就医后一般会通过超声检查、CT或MRI、血液检查等确诊,并诊断否合并感染或肝功能异常等其他并发症。
治疗:不一定都要“抄家”---“切胆囊”对于无症状结石者仅需定期观察,调整生活方式即可。针对胆固醇派,可采用“溶解术”武器:熊去氧胆酸(UDCA) 原理:给胆汁酸发增援,溶解胆固醇从而达到溶石的效果,但其缺点是需服药1~2年,停药后50%复发。而针对适用于反复发作或有并发症者则需对胆囊行抄家行动(微创切除胆囊)术后初期可能出现腹泻,但肠道会接管胆汁调度减少风险。另外还有保胆取石术但其争议较大,复发风险高。针对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则是ERCP取石。
防重于治、如果没有胆结石当然最完美,那么预防如何胆结石的形成呢,记住以下5点1.饮食规律:按时吃早餐,避免胆汁过度浓缩;2.控制脂肪摄入:减少油炸、肥肉,增加膳食纤维(全谷物、蔬菜)。3.适度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避免快速减肥。4.多喝水:每日1.5~2L,稀释胆汁。5.高危人群筛查:40岁以上建议定期腹部超声。(文/李梦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