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类

咽喉肿痛怎么办?试试这些安全有效的中医外治小妙招!

在秋冬时节,或是气候骤然变化之时,咽喉肿痛常常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小麻烦”。人们常常出现咽干、吞咽疼痛的情况,甚至会影响说话和进食。

咽喉被视作“肺胃之门户”,是经络循行的关键部位。外界的“风、寒、热、燥”等病邪,抑或体内肺、胃脏腑功能失调,极易在咽喉部位以“上火”的形式显现出来。

中医外治法借助刺激体表穴位、疏通经络气血来缓解症状。这种安全有效的中医外治法,能帮助您快速缓解咽喉不适。

一、刮痧疗法: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原理:刮痧借助特制工具刺激体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排出,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操作步骤:

1. 选区:重点刮拭颈部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至锁骨上缘的区域,并配合刮拭后颈部的风池穴(位于枕骨之下、颈后两大筋外侧的凹陷处,与耳垂平齐)。

2. 手法:在皮肤上涂抹适量刮痧油或润肤乳作为介质。用刮痧板以45度角,由上向下单向轻柔刮拭,每处皮肤刮20~30次,至皮肤微微泛红或出现红色粟粒状痧点即可,切忌暴力刮至皮损。

3. 注意:刮痧后避免受寒,4小时内不要洗澡,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治疗。

二、刺血疗法:泻热解毒,立竿见影

原理:通过针刺特定穴位,释放少量血液以清泄体内热毒,从而达到缓解咽喉部急性炎症的目的。

操作步骤:

1. 选穴:少商穴(位于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旁约0.1寸处)、商阳穴(位于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旁约0.1寸处)。

2. 消毒:使用一次性采血针,操作前、后均需严格消毒局部皮肤;手术后避免接触污水。

3. 刺血:以快速点刺法刺激穴位,挤出3-5滴血液后,以无菌棉球按压止血。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预防感染;

体虚、贫血及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

急性期每日1次,连续治疗不超过3日。

适用人群:急性咽喉肿痛伴高热、扁桃体显著肿大者。

三、耳穴压豆:调神止痛,长效巩固

原理:耳廓分布着对应全身脏腑的穴位,通过贴压王不留行籽刺激“咽喉区”,调节气血平衡。

操作步骤:

1. 定位:用探棒在耳甲腔(对耳屏内侧)探寻敏感压痛点,标记出“咽喉穴”。

2. 贴压:将王不留行籽贴在小块胶布中央,再固定于穴位处,每日按压3~5次,每次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按压力度以引发轻微酸、胀、麻、热感(即“得气”感)为宜,切勿过度用力造成皮肤破损。

3. 疗程:采用单耳贴压法,每3天更换至对侧耳朵,5次为一个疗程。

优势:无痛且操作便捷,贴压后可居家自行按揉,不影响日常生活;通过对穴位持续温和的刺激,能长效调节咽喉气血平衡,尤其适合急性期症状缓解后的巩固治疗。

四、日常调理小贴士

1. 饮食禁忌:避免食用辛辣、油炸、甜腻的食物,多饮用淡盐水或罗汉果茶。

2. 含漱法:用10g金银花、10g菊花煎水含漱,每日3次。

3. 作息调整:避免熬夜,保持室内湿度在50% - 60%。

特别提醒

以上方法均为辅助调理,安全有效。但如果身体出现这些“严重信号”,请务必及时就医:

咽喉肿痛超过3天未见好转,反而加重。出现高烧不退、呼吸不畅、完全无法吞咽的情况。声音嘶哑持续两周以上。

(文/李晶晶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传统诊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