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继续呈明显增加的趋势,2018~2019年国家最新流调数据,糖尿病患病率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为11.9%,按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10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则患病率高达12.4%。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有一项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高的患者还用不用做这个试验,以及这个试验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在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2小时内做的系列血糖测定,可用于评价个体的血糖调节能力,判断有无糖代谢异常,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之一,有助于早期发现空腹血糖轻度增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糖耐量异常患者。
正常人在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血液葡萄糖浓度升高(一般不超过8.9mmolL或160mgdl),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从而使血液葡萄糖浓度短时间内恢复至空腹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耐糖现象。若因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引起糖代谢异常时,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血液葡萄糖浓度可急剧升高或升高不明显,而且短时间内不能恢复至空腹血葡萄糖浓度水平,称为糖耐量异常。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化OGTT,具体如下:1.试验前3天,受试者每日食物中含糖量不低于150g,且维持正常活动,停用影响试验的药物(如胰岛素)。2.空腹10~16小时后,坐位抽取静脉血,测定血葡萄糖浓度(称为空腹血浆葡萄糖,FPG)。3.将75g无水葡萄糖(或82.5g含1分子水的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中,5分钟之内饮完(妊娠妇女用量为100g;儿童按1.75g/kg体重计算口服葡萄糖用量,总量不超过75g)。4.服糖后,每隔30分钟取血1次,测定血浆葡萄糖浓度共4次,历时2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血标本的收集时间,可长达服糖后6小时)。其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2hPG)是临床诊断的关键。5.根据各次测得的血葡萄糖浓度与对应时间作图,绘制糖耐量曲线。正常成人(酶法):FPG<6.1mmol/L;服糖后0.5~1小时血糖升高达峰值,但<11.1mmol/L;2hPG<7.8mmol/L。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分为以下4种情况:
1.正常糖耐量FPG<6.1mmol/L,且2h PG<7.8mmol/L。
2.空腹血糖受损(IFG)FPG>6.1mmol/L,但<7.0mmol/L,2h PG <7.8mmol/L。
3.糖耐量减低(IGT)FPG<7.0mmol/L,同时2h PG>7.8mmol/L,但<11.1mmol/L。
4.糖尿病(DM)FPG>7.0mmol/L,且2h PG>11.1mmol/L。
在做这个试验时需要注意:1.试验前准备,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2.影响因素 对于糖尿病的诊断,OGTT比空腹血糖测定更灵敏,但易受样本采集时间、身高、体重、年龄、妊娠和精神紧张等多因素影响,重复性较差,除第一次0GTT结果明显异常外,一般需多次测定。3.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不需要再做此试验,OGTT检查不能用于监测血糖控制的效果。
4.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 对于不能承受大剂量口服葡萄糖、胃切除后及其他可致口服葡萄糖吸收不良的患者,为排除葡萄糖吸收因素的影响,可按WHO的方法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文/ 检验科 牛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