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抽血窗口经常听到患者说:每年都体检,没一点点预兆,怎么突然就肾衰了?
我国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18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慢性肾脏病往往起病隐匿,患者长期处于无症状阶段,疾病知晓率低。
过多的白蛋白等蛋白质经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细胞,促进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在评价肾脏早期损伤中,尿蛋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测定尿中蛋白质或白蛋白有多种方式,目前检验中心检测尿蛋白和白蛋白量的方法有尿常规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因24小时尿蛋白定量留取过程繁琐,完整性、标本储存和时间准确性不可控,对于浓度低但临床症状显著的白蛋白尿缺乏灵敏度,所以它不作为早期肾脏损伤的检查项目。
我收集了检验中心2025年6月和7月的部分数据用以比较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之间敏感性的差别。
检测项目 |
1号标本 |
2号标本 |
3号标本 |
4号标本 |
5号标本 |
6号标本 |
7号标本 |
8号标本 |
尿微量白蛋白 |
9.1 |
11.6 |
24.9 |
40 |
57.2 |
69.3 |
74.1 |
119 |
尿肌酐 |
2107.5 |
3176.4 |
6106.3 |
10525.6 |
14210.1 |
15472.3 |
17145.9 |
32757.3 |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
38.2 |
32.3 |
36 |
33.6 |
35.6 |
39.6 |
38.2 |
32.1 |
尿常规 |
阴性 |
阴性 |
阴性 |
阴性 |
阴性 |
阴性 |
阴性 |
弱阳性 |
2022年版《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中指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 mg/g为肾损伤标志。本文选择8个已出现肾损伤患者的尿标本进行比较发现:
1.患者出现肾损伤时,尿微量白蛋白的值可为个位数,也可为百位数,数值相差较大。尿微量白蛋白并不能校正尿流率的变化,难以发现低水平尿白蛋白时的肾损伤,早期警示作用有限。
2.尿常规仅能发现8号标本异常,蛋白定性检测敏感性较差,很难发现早期肾脏损伤。
3.8号为晨尿标本,在3种检测方法中都能发现其异常,所以晨尿标本更能显示慢性肾脏病早期变化。
4.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校正了尿流率的变化,并且能够报告不定时的点样本,可以作为慢性肾脏病筛查和随访的指标。
建议每年体检时,无论有无危险因素都要检测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清肌酐。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首选晨尿标本,因为它与24小时白蛋白和/或蛋白排泄相关性好,个体内变异性相对较低。如果没有晨尿样本,随机尿液样本是可以接受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将校正尿浓度并降低个体内变异性。
慢性肾脏病如能得到早发现、早治疗,病情可得到良好控制,甚至可以逆转。使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作为蛋白尿检测的首选试验将提高肾脏疾病早期检测的灵敏度,及早发现肾损伤。(文/检验中心 师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