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类

秋燥袭肺,咳喘难安?清肺咳喘膏守护您的呼吸健康

秋风送爽,也送来了干燥的空气和骤降的温度,我们的呼吸系统率先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咳嗽、痰多、气促……这些不适是否也在困扰着您?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我院中药复方制剂——清肺咳喘膏,看看这袋浓浓的药膏里,蕴藏着怎样的治病智慧。以下从形成源流、药物组成、作用机理、功能功效、服用方法、适用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形成源流

清肺咳喘膏的形成,是中医经验传承与现代临床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其理论与组方根基,既源自中医治疗痰热型咳喘病的经典方剂体系——以“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清宣肺热)、“桔梗汤”(宣肺化痰)、“时方的三子养亲汤”(降逆化痰)为基础,又深度吸纳毛德西教授关于痰热型咳喘病的病机的理解——“邪热蕴肺,炼津为痰,痰热阻滞,肺失清肃而上逆”,治疗上需抓住“宣”“降”“清”“化”四法,这一思想为清肺咳喘膏的组方优化提供了关键指导。研发团队筛选炙、生麻黄、桑白皮、射干等核心药材,强化“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力,经反复临床验证调整剂量配比,解决了汤剂“剂量难控、长期服用不便”的问题,最终改良为中药复方膏滋剂并命名为“清肺咳喘膏”,形成如今质量规范可控的特色制剂。

二、药物组成

清肺咳喘膏由22味中药配伍而成,核心药材包括炙麻黄、生麻黄、桑白皮、射干、炒苦杏仁、百部、黄芩、鱼腥草、金荞麦、南沙参、北沙参等。

三、作用机理

清肺咳喘膏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作用:方中炙麻黄、生麻黄,宣肺平喘;黄芩、鱼腥草、金荞麦、射干、桑白皮、瓜蒌皮能够清肺热、化痰浊,帮助稀释粘痰,使其更容易咳出;炒苦杏仁、炒紫苏子、炒莱菔子、葶苈子能将上逆的肺气往下拉,起到降气的作用,从而止咳平喘;莱菔子有消食导滞之功;化橘红燥湿化痰;南沙参、北沙参滋阴润肺;桔梗引药上行至肺,并能利咽排痰;牛蒡子和蝉蜕能疏风散热、利咽止痒,有效缓解喉咙异物感和痒咳;穿山龙能活血通络,改善肺部血液循环;百部润肺止咳;芦根清热生津;甘草调和所有药物的药性,并能益气止咳。

四、功能

清肺咳喘膏的核心功效是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一方面,清肺化痰,清除肺里的热毒和炎症,帮助稀释粘痰,使其更容易咳出;另一方面,通过清肺热、化顽痰,使气道得以畅通,并将上逆的肺气往下拉,起到降气的作用,从而止咳平喘。

五:服用方法

清肺咳喘膏为口服制剂,常规用法成人1日3次,1次20克,温开水冲服,小儿酌减为1日两次。需遵循“固定时间、规律服药”原则,以维持体内稳定血药浓度。需严格遵医嘱剂量,不可自行增减药量,避免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六:适用症

清肺咳喘膏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凡有咳喘者,症见:咳嗽频作,气喘吁吁,痰凝不易咳出,咽喉瘙痒,如有物沾,舌质偏暗,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弦滑。

七:注意事项

(1) 孕妇禁用:方中麻黄、葶苈子等药性较强,可能对胎儿有影响;

(2) 对本品成分过敏者禁用;

(3) 哺乳期妇女、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应慎用。

(4) 膏方中含糖,糖尿病患者需慎用。

(5) 风寒咳嗽者不适用:表现为无汗、怕冷、痰白清稀的患者不宜使用;

(6) 干咳无痰:如果只是嗓子干痒,咳得厉害但没有痰,多是阴虚燥咳,不适合用;

(7) 脾胃虚寒者慎用:如平时容易腹泻、怕冷,需注意本方药性偏寒凉,可能引起不适;

(8) 服用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助湿生痰,加重病情。

清肺咳喘膏在防治呼吸系统咳喘病见痰热壅肺证独具优势,为广大呼吸系统咳喘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在为您和家人的健康加上这层守护之前,最好的第一步永远是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确保这层守护是精准且安全的。(文/杨艳华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