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迎宾路院区普外科:妙手仁心,成功救治结肠癌合并肠梗阻、肠破裂危重患者

近日,我院迎宾路院区普外科凭借精湛医术与不懈努力,历经3小时11分钟的紧张手术,成功将一名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及肠破裂的危重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再次彰显了科室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卓越实力。

该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既往患有精神类疾病,沟通存在极大障碍,无法清晰表达自身不适。家属代诉,患者腹痛伴呕吐症状已持续5天,在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后未见缓解,遂来我院肝胆脾胃病科就医。肝胆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王勋以“肠梗阻”将其收住入院。入院后,鉴于患者病情严重,医院立即为其完善各项检查,进一步诊断结果令人揪心:1. 肠梗阻;2. 降结肠管腔狭窄(病因待查);3. 腹腔积液;4. 高血压3级,极高危。

随后,医院邀请普外一区副主任医师岳大成进行会诊。岳大成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结肠癌可能性较大,建议转科做进一步诊治。此后,医护团队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此时,距离患者发病已近5天,且病情进展迅速,手术治疗迫在眉睫。然而,患方因考虑患者年纪较大且言语沟通不便,强烈要求非手术治疗,即便医护人员再三沟通,家属仍坚持保守治疗。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患者各项检查指标不断警示着病情的恶化。医院为患者进行了肠镜检查并完善相关检查,给予保守治疗后,患者肠管胀气情况未见缓解,痛苦表情愈发明显。

面对如此困境,医护团队没有放弃,反复、耐心地与患方沟通病情。终于,患方被医护人员的专业和坚持打动,同意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转入迎宾路普外科后,科室迅速完善术前相关检查,立即安排急诊手术。

术中,岳大成副主任医师打开患者腹腔,眼前的情况比预想的更加严重:全结肠水肿、扩张,腹腔肠道大量充气,回盲部肠道因压力过大,局部浆膜层破裂达10cm余。占位位于降结肠,边界不清,管腔完全阻塞,手术视野严重受限,分离操作极为困难。但岳大成医生毫不畏惧,凭借高超的技术和沉稳的心态,耐心地分离粘连的肠管、结肠肠管和腹膜。标准化结肠癌切除、减压升结肠、横结肠肠管压力、修补破裂肠管、腹腔彻底冲洗……随着疾病的逐一攻克,最终,成功为患者施行结肠癌根治 + 回肠造瘘 + 肠破裂修补 + 肠粘连松解术。这场艰难的手术历时3小时11分钟,圆满完成。术后病理显示:结肠腺癌。

手术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术后,科室多次组织讨论,制定了完善的治疗方案,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独特优势,为患者康复提供全方位保障。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最终康复出院。患者及家属满怀感激,与守护了他们二十多天的医护人员深情告别。

据岳大成副主任医师介绍,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尤其是高脂肪、高蛋白及加工肉类摄入的增加,结肠癌的发病率较过去显著上升。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约40.8万例,跃居癌症发病谱的第2位。结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目前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进行诊断。然而,当肿瘤发展到中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腹痛、便血、肠梗阻、肠穿孔等症状。对于大多数早期结肠癌患者,可通过根治性手术治疗,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甚至发生转移,导致后续治疗效果不佳。研究表明,结肠癌患者若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有转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0%。

早期识别结肠占位及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完善相关检查,对早期发现疾病进展至关重要。根据2024 CSCO指南,50 - 74岁个体首次筛查应进行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和免疫法粪便隐血检测,检测阳性者需进行结肠镜检查。后续筛查每年至少进行1次免疫法粪便隐血检测,阳性者再行结肠镜检查。在条件允许的地区,50 - 74岁人群可直接进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未发现肠道肿瘤者,每隔5年复查1次;发现肠道肿瘤者,根据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在1 - 3年后进行结肠镜复查;后续如未发现肿瘤复发,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至3 - 5年。结直肠腺瘤病史、结直肠癌家族史和炎症性肠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应从40岁开始每年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迎宾路院区普外科此次成功救治该患者,不仅是一次医疗技术的胜利,更是医护人员坚守责任与使命的生动体现。科室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更多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文/李昊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迎宾路院区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