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疫苗的发明堪称医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它以独特的方式强化了人体对特定致病体的防御能力,为守护人类健康立下汗马功劳。
接种疫苗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增加抵抗力、降低感染概率、保护个人健康、建立群体免疫屏障等。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要接种多种疫苗以预防疾病,守护健康。为此我国建立了国家免疫规划制度,在我国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疫苗的作用原理:
疫苗的作用原理恰似一场精心策划的“模拟演习”。其成分包含已死亡、弱化或特定的病菌、病毒及其片段,这些物质被免疫系统视作外来“入侵者”。一旦疫苗进入人体,免疫系统即刻被激活,精准识别并牢牢记住这些“敌人”的特征。以新冠疫苗为例,其中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虽不会引发严重病症,却能有效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对应的抗体与免疫细胞。
接种疫苗后,当人体日后遭遇真正的病菌或病毒攻击时,免疫系统便能迅速识别,迅速调遣“记忆细胞”,大量生产抗体以消灭病原体,有力预防疾病发生或显著减轻病情。回顾历史,天花曾在全球横行无忌,正是得益于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行动,才于198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告彻底灭绝,这无疑是疫苗伟大功绩的有力见证。
疫苗的分类:
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和核酸疫苗(mRNA疫苗),这些疫苗名字不一样,原理也不一样,但是发挥作用的根本思想是一样的,都是在身体里产生一些模仿病原体的东西,然后让身体产生抗体。
疫苗类型 |
代表种类 |
生成方法 |
优势 |
劣势 |
灭活疫苗 |
百日咳疫苗、伤寒疫苗、流脑疫苗、霍乱疫苗等 |
借助化学或物理手段使病菌失去活性后制备而成。 |
安全性卓越,不会因疫苗本身而致病,制备工艺相对成熟。 |
免疫原性稍逊一筹,往往需要多次接种才能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且产生抗体的速度相对较慢。 |
减毒活疫苗 |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疫苗等 |
对病原体进行减毒处理后的产物。 |
能够在体内模拟自然感染过程,有效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强烈且持久的免疫应答,通常仅需接种一剂即可获得较为长久的免疫力。 |
含有活的病原体,对于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或低下的人群而言,存在引发感染的潜在风险,因此在接种前需谨慎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 |
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 |
乙肝重组蛋白疫苗 |
将病毒特定蛋白基因重组至表达载体,在宿主细胞内合成蛋白后制成疫苗。 |
综合了安全性与免疫原性的优势,既避免了活病原体带来的风险,又能诱导机体产生较为有效的免疫反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可控,是一种较为平衡的疫苗类型。 |
生产过程相对复杂,对技术和工艺要求较高,成本也相对偏高。 |
核酸疫苗 |
新冠mRNA疫苗 |
直接将编码抗原蛋白的基因序列注入人体,使人体细胞自行合成抗原蛋白 |
研发周期相对较短,能够快速响应突发的传染病疫情,并且易于大规模生产,可根据病毒变异情况及时调整基因序列。 |
对储存和运输条件极为苛刻,需在低温环境下保存,否则可能影响疫苗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同时,其长期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
不同人生阶段疫苗接种建议:
年龄段 |
疫苗类型 |
接种时间 |
预防疾病类型 |
备注 |
婴儿期(0 - 12个月) |
卡介苗 |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
结核病,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肺结核等严重结核病。 |
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激活免疫系统,使其对结核杆菌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
乙肝疫苗 |
一般在出生时、1月龄和6月龄各接种一剂。 |
乙型肝炎 |
对于新生儿来说,母婴传播是感染乙肝的重要途径之一。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为婴儿建立起早期的免疫保护屏障。 |
脊灰疫苗 |
在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时接种。 |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可导致肢体弛缓性麻痹。疫苗接种能刺激婴儿免疫系统产生抗体,防止病毒感染。 |
百白破疫苗 |
在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月龄接种。 |
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婴儿感染后会出现剧烈咳嗽;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在喉部形成灰白色假膜,引起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破伤风杆菌在无氧环境下,如伤口较深时,会产生毒素导致肌肉痉挛。该疫苗能使婴儿体内产生针对这三种疾病的抗体。 |
幼儿期(1 - 3岁) |
A群流脑多糖疫苗 |
在6月龄、9月龄各接种一剂。 |
A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流脑是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婴幼儿发病率较高,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导致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瘀斑等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流脑的发病风险。 |
麻腮风疫苗 |
18月龄左右接种一剂 |
麻疹、腮腺炎和风疹 |
麻疹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会引起发热、皮疹等症状;腮腺炎可导致腮腺肿大、疼痛,有时还会引发睾丸炎、卵巢炎等并发症;风疹感染孕妇后可能导致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接种麻腮风疫苗可以为幼儿提供对这三种疾病的免疫保护。 |
甲肝疫苗 |
减毒活疫苗一般在18月龄接种; 灭活疫苗在12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一剂。 |
甲肝 |
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幼儿在这个年龄段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感染风险增加。接种甲肝疫苗能够有效预防甲型肝炎,减轻肝脏炎症损害。 |
学龄前期(4 - 6岁 |
A + C群流脑多糖疫苗 |
在3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一剂。 |
在A群流脑多糖疫苗基础上,增加了对C群脑膜炎奈瑟菌的预防。 |
C群流脑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该疫苗能够进一步完善对流脑的免疫保护,防止更广泛的脑膜炎奈瑟菌感染。 |
白破疫苗 |
6周岁接种一剂 |
是对白喉和破伤风的加强免疫。 |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之前接种的百白破疫苗抗体水平可能会下降,白破疫苗可以再次提高对白喉和破伤风的免疫力,巩固免疫效果。 |
青少年期(7~18岁) |
HPV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
女孩可以在9 - 14岁接种二价或九价HPV疫苗;男孩也可以接种四价或九价HPV疫苗。 |
宫颈癌、肛门癌等多种癌症以及尖锐湿疣等疾病。 |
青少年时期是接种HPV疫苗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接种疫苗可以产生更高的抗体水平,预防效果更好。 |
乙肝疫苗加强针 |
检测抗体水平不足时 |
乙型肝炎 |
部分青少年可能因为抗体水平下降等原因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通过检测乙肝抗体,如果滴度较低,可以补种加强针,维持足够的免疫保护,防止乙肝病毒感染。 |
流感疫苗 |
每年接种 |
流感 |
青少年应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每年流行的毒株可能不同。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患流感的风险,减少因流感引发的并发症,如肺炎等,保证青少年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
成年期(19 - 60岁) |
流感疫苗 |
每年接种 |
流感 |
成年人同样需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对于一些从事医疗、教育等人群密集行业的人员,或者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成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减轻疾病严重程度。 |
肺炎球菌疫苗 |
通常5-10年复种一次 |
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等多种疾病 |
对于60岁以下成年人,如果有吸烟、酗酒、慢性疾病等高危因素,可以考虑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疫苗接种能够降低肺炎球菌感染的发生率,保护成年人的健康。 |
破伤风、白喉疫苗加强针 |
每10年 |
破伤风、白喉 |
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受伤的职业人群(如建筑工人、户外劳动者等),加强免疫可以有效预防破伤风和白喉感染。 |
老年期(60岁以上) |
流感疫苗 |
每年接种 |
流感 |
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流感后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心力衰竭等。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流感的发病风险,减轻疾病对老年人健康的威胁。 |
肺炎球菌疫苗 |
通常5-10年复种一次 |
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等多种疾病 |
建议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患肺炎等肺部疾病的风险增加,肺炎球菌疫苗可以有效减少肺炎球菌性肺炎、脑膜炎等疾病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
带状疱疹疫苗 |
一般要接种两针,两针疫苗间隔两个月以上,半年之内完成接种即可。 |
带状疱疹 |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常伴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或者减轻带状疱疹发病后的症状和疼痛程度。 |
疫苗在维护公众健康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为个体撑起了抵御疾病的保护伞,更能在群体层面形成“群体免疫”的强大屏障。当足够比例的人群接种疫苗后,病原体在人群中的传播路径将被有效阻断,从而为那些因年龄、健康因素无法接种疫苗的弱势群体提供间接保护。
尽管疫苗已在人类健康保卫战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部分人群中,仍存在对疫苗的误解与疑虑。一些人过度担忧疫苗的安全性,然而事实上,疫苗从研发到上市的每一个环节,都历经了严格的临床试验与监管部门的层层审核,其带来的健康效益远远超越了可能存在的微小风险。还有部分不实传言声称接种疫苗会引发其他疾病,但这些说法大多毫无科学依据,纯属谣言。
疫苗无疑是人类对抗疾病的强大利器。正确、全面地认识疫苗,积极主动地接种疫苗,是我们每个人为自身健康负责,为构建公共卫生安全防线贡献力量的关键之举。(文/许磊 感染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