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冬至一阳生 养生正当时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白天逐渐变长,黑夜逐渐缩短。古人认为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是阴阳交替、阳气回升的开始,象征着新的循环开始,因此值得庆贺。杜甫有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象征着阳气生发的开始,但气温并不会立即上升,冬至后北方就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天,这是因为冬至之前,地面储存的热量还没有完全散失,冬至之后,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但热量的增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地面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少,散发的多,因此冬至后气温会越来越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辐射的能量越来越大,超过地表散失的能量后,气温才会逐渐升高。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那么冬至后该如何顺应自然,保养身体呢?

首先,要防寒保暖。数九寒天,防寒保暖是头等重要的事。《黄帝内经》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主动抵御风寒,免受侵袭。冬季因为天气寒冷,是呼吸道、心脑血管等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一定不能只要风度不要温度,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添加衣物。冬季室内大多使用暖气或空调取暖,室内外温差很大,无论是我们的呼吸道黏膜还是全身的血管难以适应短时间内过大的温差,容易增加呼吸道及其他疾病的发病几率。因此室内开空调或暖气温度不要过高,保持在19~24度为佳,同时保持40%~50%左右的湿度,人体感觉最为舒适。

其次,冬季要注意闭藏。这是《黄帝内经》中冬季养生的要点。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不要太早出门去锻炼,也不要做太过剧烈的运动使身体大汗淋漓,阳气外泄。冬季适合进行一些舒缓的有氧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骑车、慢跑或快走等。此外还要注意精神潜藏,“使志若伏若匿”,在冬天,人们的情志应该收敛一些,思绪要平稳,凡事不要太操劳,使阳气深藏于内。人们要向那些冬眠的动物学习,不要在这个季节考虑开疆拓土,大展宏图之志,以免消耗过多能量,要养精蓄锐待来年开春再满血复活。

当然,冬季养生少不了饮食调理。俗话说:“冬季进补,来年打虎”。天气寒冷,身体需要更多的热量,可以适当吃点滋补类的食物,如牛羊肉等。《金匮要略》中当归生姜羊肉汤就是冬季最佳滋补药膳。气血亏虚者煲汤时可加入少量党参、黄芪、当归等补益气血的药物。冬季也是适合用膏方调理身体的季节,膏方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开方制膏,口感舒适、食用方便,要注意食用膏方前先“开路”,即服用1-2周汤剂调理脾胃,以防膏方滋腻碍胃,以更好地吸收补益药物。

许多体质虚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也不要错过冬至后“三九天”调理身体的绝佳时期。“三九天”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也是阳气重新生发的时侯,此时进行艾灸、三九贴、刮痧等治疗,有助于身体阳气的生发,可推动气血运行,提高抗病能力,也有助于既往疾病的恢复。

冬至是终点也是起点,是结束也是开始,愿我们每个人在冬至节后重新出发,在日光渐长的每一个日子里,悉心养护身体,珍视生命的每一天。(文/赵润杨 作者就职于迎宾路院区肺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