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中医交代大家少吃水果,病人不要吃水果时,患者及家属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常会问为什么呢?
《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四句话是我们饮食养生的关键。“五谷”指的是:稷(小米)、小麦(面)、稻(大米)、黍(粘黄米)和菽(豆类),泛指“种子”。“种子”是植物特有的繁殖体,种子都有生发之力、繁殖之性,“五谷为养”养的是什么?答案是:精气,就是我们平时喜闻乐见的一句“你看着精气神不错呀!”
“五果”指的是:枣、李、杏、栗、桃等水果,泛指水果,“五果为助”助的是什么?有助养身和助消化之功。所以水果是平衡饮食中的辅助食品。那么水果既是平衡饮食中的辅助食品,我们为什么会建议患者忌口水果呢?水果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多汁的凉性水果,一种是多汁的热性水果。
饮食入胃,首先伤的就是脾胃。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冰箱、空调的应用,还有不晒太阳,所以脾胃虚寒的人跟古代比,甚至跟上一代人比起来,比例高了很多。阳虚的人一般有手脚怕冷喜热、便稀、脱发、脸色暗淡、身体水肿、喜欢夏天,不喜欢冬天的症状,尤其是在冬天非常怕冷。水果的湿气都比较重,脾最怕湿。湿气最容易伤脾,而脾虚又一定会生湿。所以,脾胃虚寒的人,在调理期间,最好先暂停水果的摄入,调理的效果才更好。如果不忌口,即使大夫对症下药,效果也差强人意。
对于平时脸上喜欢长痘,爱出油,爱长胖又很结实的热性体质人群来说,多吃热性水果,可能进一步增加体内的热量和湿气,导致湿热症状加重,容易口腔溃疡,牙龈肿痛。所以我们躲的了水果的寒、热,躲不过水果的痰湿。
其次,水果的泛滥,水果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适量吃一些当地的时令水果,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水果店里的水果琳琅满目让人挑花了眼,春夏秋冬、天南地北的水果齐聚一堂。冬天可以吃到夏天的西瓜,夏天可以吃到冬天的橘子,北方可以吃到南方的椰子,东部可以吃到西部的哈密瓜。最让我们没有安全感的是,这些水果没有哪种是当时当季成熟了之后才售卖的,特别是跨越南北,或者一些进出口的水果,为了利益最大化同时也为了便于运输,商家常常会在果实不太成熟的时候采摘,然后再使用一些催熟剂加速让水果成熟。随着科技、运输的发达,带来的却是时间和空间的错乱。如果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消长规律,会导致寒热不调,气味混乱。现在的疾病都是吃出来的,这句话一点儿也不为过。
每当到收获的季节,植物就会结出五颜六色的果实,散发着淡淡的果香,我们真的很想吃水果,那怎么办呢?
建议寒性体质的人群可吃一些温热或者甘平性味的水果,如苹果、木瓜、橘子、桃等,或者吃寒凉水果后,喝点姜枣茶或陈皮姜茶,也可以把水果蒸煮一下再食用。热性体质的人群食用凉性或者甘平性味的水果,如梨、柚子等。少吃龙眼、荔枝、菠萝、榴莲、芒果、葡萄、石榴、柿子这些易上火的水果。
另外吃水果也讲究天时地利,《黄帝内经》提过“司岁备物”的观点。意思是自然界的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长周期,会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化而生长成熟。
《阴符经》有句话是“食其时,百骸理”,这六个字可以理解为:食这个地方的,在这个时令的,本身具有的东西,绝对是最好的。这样的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所具备的功效就是时令病最好的解药。
我们人类就是依靠这种具有生长之性的谷物才能存活、繁衍。我们从大自然和父母那里得到的是先天之精,我们通过食用五谷之气来补充的是后天之精。人类就是依靠具有生长之性的谷物才能存活、繁衍。要端正一个人的思想,有时比移一座山还难。他们平常生活之中,老有很多误区,才会使自己身心健康受害。这些误区如果没有在思想源头上端正过来,疾病就会没完没了。
有一句大家都听过俗语:“看病不忌嘴,大夫跑腿”。所以,咱们中医一直呼吁大家要少吃水果,要改变饮食习惯,无一不与以上种种有关。(文/胡玉娜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肿瘤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