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26岁生孩子,竟然产后骨质疏松了?

产后骨质疏松的患者并不罕见!

陈女士是一位26岁刚诞下一男婴的宝妈,还处于哺乳期。初期的时候,她经常感觉腰背部酸痛,并未引起重视。过了两个月出现了突发情况:陈女士在家中走路时不小心轻轻摔了一跤,随后突发剧烈腰痛,由家人紧急送医。

经医生检查后最初被诊断为腰肌劳损,但因哺乳期不敢用药,经理疗等治疗后症状难以缓解。进一步检查发现腰痛持续加重,无法下地行走。经拍片检查发现,腰背部有近4个脊柱椎体压缩变扁,呈塌陷状;再经磁共振检查可见2个椎体骨折仍未愈合。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陈女士的骨密度比同龄女性低了4.3个标准差,骨量相当于六七十岁的老人。

结合陈女士的孕育史和症状,最终确诊为罕见的妊娠哺乳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简称PLO)引起的脊柱脆性骨折。

对于陈女士的这种情况,为避免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医生建议立即停止哺乳,然后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以增强骨骼健康。再服用降钙素、双膦酸盐等抗骨吸收药物,以提高骨密度并减少骨折风险。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陈女士的腰痛症状有明显缓解。但由于病情严重,她的身高已经比怀孕前矮了三四厘米。目前医生仍在对陈女士进行病情随访,她的骨密度正在逐渐提高。

所以,产后骨质疏松需要引起重视,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年轻产妇尤其是哺乳期妇女也应高度警惕。

产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激素变化。怀孕期间,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会显著提高,这些激素对骨骼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然而,分娩后,这些激素的水平会迅速下降,导致骨质流失加速。

2、哺乳。哺乳期间,母体需要分泌大量的乳汁,这会导致体内钙的流失增加。虽然哺乳初期可能会暂时提高骨密度,但长期哺乳则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3、缺乏运动。产后由于需要照顾婴儿和恢复身体,很多女性无法进行足够的运动,这会影响骨骼的健康,导致骨密度下降。

产后骨质疏松的症状:

1、疼痛。患者可能感到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尤其在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都会变得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身高缩短和驼背的情况。椎体压缩性骨折还可能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骨质疏松严重时,即使受到轻微的外力也可能导致骨折。

产后应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饮食调整。保证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建议多食用乳类、蛋类、水产品等含钙量高的食物,以及适量补充维生素D。

2、适当运动。合理运动有助于增加骨密度,改善机体敏捷性,减少跌倒风险。建议产后女性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走路、瑜伽等。

3、防止跌倒:跌倒是导致骨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确保家中的环境安全,避免地面湿滑或杂物过多。(文/马亚文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骨病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