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毛德西:秋季养生曰容平 收敛肺气津液生

立秋养生歌诀

立秋至,凉飕飕;暑未尽,缓加衣。

肺主气,喜清虚;护皮肤,主呼吸。

秋燥伤,咳嗽喘;保津液,甘润先。

生脉饮,守气阴;百合粥,润燥先。

鲜梨汁,山药餐;烟勿抽,酒少端。

肺部好,全身安。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表示已进入秋季。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

秋季养生的原则是什么?《黄帝内经》讲道:“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泻,封藏者少。”

秋季是阴升阳降的季节,万物已经收获,大地的容貌显得平定而无烈日炎炎之势,平均气温在22℃以下,天气风急而燥,地气宽阔而明。在这样的季节里,怎样养生呢?先人告诉我们,要早睡早起,早睡以收敛精气,不使精气耗散太过,早起以应阳光,以利于肺气的清虚,要注重情志的调养,使志安宁,以缓解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损害,要把神气收敛在内,免得秋燥伤及内脏的元气;不要发脾气,因为“怒气”会伤肝,肝气过旺了就会反恶肺金,使呼吸系统发生疾病。神气收敛在内,肺气就会肃降,这就是秋季养生的原则。违反这个原则,就会伤肺脏,正气不能收敛,到了冬季就会发生腹泻,吃什么拉什么。肺金是肾水之母,母气弱了,其子肾(肺金生肾水)到冬季就不能闭藏,那就会出现许多肾气外泄的病症。这条养生大纲突出要点为:收敛正气,清肃肺气,贮存阳气,以应寒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一段话是讲肺与大自然的关系,其内容为:秋为白虎,五行属金,在六气为燥,在五脏为肺,在五官为鼻,在五味为辛,在机体为皮毛;而肺主一身之气,气行则血行。因此秋季应以养肺气为主。肺为“相辅之官,治节出焉”。他不单单辅助心脏,他还是肾之母,要辅助肾的开合功能;他又是脾胃之子,只有肺气肃降了,胃气才能向下蠕动;他又与大肠相表里,就是说大肠的通与秘与肺密切相关。可见肺在五脏中是非常重要的。近几年来,气温升高,肺燥症越来越多。按照中医学的观点,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都与肺脏有密切关系。据测算,人体皮肤每天蒸发的水分约在600毫升以上,从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少于300毫升,合起来每天隐性失水约1000毫升。每天饮水量要比其他季节多出500毫升左右,即每天饮水2000毫升左右,才能保持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而辛辣刺激、膏粱肥厚的饮食均会耗伤肺阴,加重肺阴的外泄,使肺脏出现许多莫名其妙的燥热病症,如肺燥咳嗽、哮喘,皮肤瘙痒、痤疮,泌尿系感染、小儿鼻衄、脱发、便秘等,同时也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的病情。因此秋季保护肺脏显得非常重要。

以上所说,秋季养生就是要收敛正气,保护津液,以养肺气,包括饮食、起居、运动、药治、心理等,都要遵循这个原则,这样才能有利于严寒冬季的养生保健。(文/毛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