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5-07-31 09:54:12
本报记者 马愿 实习生 金玉茹
“半夜醒来一摸背都是汗。”“手脚特别能出汗,夏天车里都得备好几双鞋!”“一出汗就有味道,是不是身体出了啥毛病?”……夏日炎炎,在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来向主任医师吕沛宛咨询出汗问题的患者也明显增多。
7月30日进入“中伏”,迎来一年中最闷热难耐的时段,高温导致人体出汗增多。夏季出汗,对身体有好处,但出汗不当,会给身体带来损伤,听听中医专家解读汗里藏着哪些学问。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阳加于阴则为汗”,意思是汗液来源于体内的水分,在体内阳气的推动下从皮肤排出,是人体适应环境、调节自身状态的一种自然反应。汗不仅是排热的表现,也是衡量身体是否协调的重要信号。
出汗有很多好处。吕沛宛说:“汗液是天然美容液,与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形成一层乳化膜,起到保湿、灭菌、预防皮肤病等作用,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出完汗皮肤会变好;同时汗腺分泌汗液时,扩张的毛细血管还会排出血液和肌肉中的代谢废物。”
“现在很多人都选择在夏季减肥,认为夏季出汗多,掉秤更容易,其实是个误区。”吕沛宛提醒,出汗过多、过少都不利于身体健康。中医强调“汗为津液所化”,出汗过度会伤津耗气,引起乏力、心悸、免疫力下降;反之,汗出不足则不利于体内热气排出,易感闷热、疲劳,身体困重。因此,真正的减脂应靠合理饮食与运动,而不是大量出汗。
夏季出汗也是有讲究,若出汗的时间、部位或气味异常,那有可能是身体内部出现了阴阳失衡状况。
“正常人出汗主要集中在头面、脖颈、腋下等部位,散热速度较慢、流汗多属于正常现象,而手心脚心异常多汗,往往与脏腑功能失调或神经紧张有关。”吕沛宛指出,这类人群常常体质偏虚,或存在体内积热、气机不畅等问题。
有些人不仅白天出汗,在夜间入睡后出汗,醒来后汗止,这叫“盗汗”。“这类出汗多见于阴虚体质的人,常伴有口干、心烦、入睡困难等表现,中医认为这是津液不足、阳气相对旺盛所致。”
从气味来看,正常汗液应该是无色无味的,若出汗伴随刺激性气味,则多与饮食以及代谢异常相关。吕沛宛提醒,想要从根本改善汗液异味,不仅要清淡饮食、减少辛辣刺激,还应通过调理脾胃,增强消化与代谢能力。
吕沛宛建议,夏季出汗多后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易上火、出汗多、舌红口干的人,可适当饮用绿豆汤、冬瓜汤,清热利湿、生津止渴;手脚冰凉、畏寒少汗的人群,宜温补脾胃,可常饮南瓜汤、小米粥、豆浆等,健脾暖身。
“与其一味止汗、避汗,不如读懂汗、顺着汗。”吕沛宛表示,掌握出汗的节奏和尺度,才能更好地调理体质、安度盛夏。
责任编辑:师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