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超过3个月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晚期可发展为尿毒症。我国成人CKD患病率约8.2%(8200万),2022年透析患者超100万,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进行膳食干预可明显延缓疾病的进展,推迟进入透析时间。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在透析和合理药物治疗时,采用膳食干预可减少透析次数、预防营养不良,延长透析寿命。慢性肾脏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注意以下几点:
1.食物多样,分期选配:慢性肾脏病患者应保持食物种类丰富多样,建议每日12种以上,每周达25种以上,合理搭配,保证营养摄入全面和充足,少盐、少调味品、限酒或不饮酒,限制或禁食浓肉汤或老火汤。
2.能量充足,优化主食:针对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主食建议谷薯类为主,1 /3为粗杂粮。而对于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为减轻患者肾脏的负担,需实施低蛋白饮食,主食虽以谷薯类为主,但为保障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需优化主食,减少米面食物(米面食物中含蛋白质高且非优质蛋白质会增加肾脏负担),以蛋白质含量低、能量高的食物作为主食,如红薯、土豆、木薯、山药、芋头、沙葛等食物及其制品(如小麦淀粉、红薯粉、土豆粉、木薯粉、西米、绿豆粉丝、豌豆粉丝)来作为能量补充,也可选择水生蔬菜,如莲藕、马蹄等食物来补充能量。有条件者可选择低蛋白大米和肾病专用能量补充剂等低蛋白高能量食品来辅助增加能量。
3.蛋白适量,合理摄入鱼禽豆蛋奶肉:大部分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蛋白丢失,而摄入过多蛋白质会增加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脏负担,加速疾病进展。优质蛋白应占蛋白质总量的50%以上,优质蛋白通常富含于动物性食物和大豆中。动物性食物可适当选择白肉类食物如鱼禽类,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等尽量少吃,一般每周1~2次,每次不超过50 g,当出现肾性贫血时,可适当增加进食次数,以便补充血红素铁。蛋类和奶类通常含磷较高,需适当控制用量,鸡蛋每天不要超过1个,奶类不超过300 mL。植物性食物更有利于减轻肾脏的负担,延缓疾病进展,可选择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腐竹等来作为蛋白质和钙的重要来源。
4.蔬菜充足,水果适量:鼓励慢性肾脏病患者适当进食蔬菜水果,当患者出现水肿或高钾血症时,则需谨慎选择蔬菜和水果,蔬菜推荐清水浸泡并飞水弃汤后进食,水果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进食富含类胡萝卜素的深色蔬菜水果,能够延缓肾功能下降,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5.少盐控油,限磷控钾:推荐慢性肾脏病患者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 g,避免进食烟熏、烧烤、腌制品等过度加工食品。出现水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3 g; 严重水肿则应实施无盐膳食(钠<1000 mg)或低钠膳食(钠<500 mg)。限制饮食中磷的摄入是防治高磷血症的最基本和重要手段之一。磷与蛋白质并存,瘦肉、蛋、奶、肝、肾等含磷高,海带、紫菜、芝麻酱、花生、干豆类、坚果粗粮含磷也较丰富。但与动物性食物相比,植物性食物中的磷吸收利用率低。推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膳食模式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血清钾过高或过低均有生命危险。慢性肾脏病患者无高钾血症,且每日能排尿1000 mL以上,可不用担心摄入过多钾而导致高钾血症。避免摄入浓肉汤、老火汤、菜汤,推荐烹调时先飞水弃汤后食用。
6.适量饮水,量出为入:无水肿且尿量正常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每日饮水量1500~1700 mL。存在水肿和(或)尿量较少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根据每天的尿液排出量以及透析脱水量等计划饮水量,量出为入。
7.规律进餐,限制饮酒,适度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进餐、定时定量。严格限制过度加工食品作为零食和加餐。对于体重下降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应适当增加餐次,以帮助增加体重,纠正营养不足。过多酒精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泄,可造成肾脏直接损害。慢性肾脏病患者应限制饮酒,尽量减少饮酒或不饮酒,建议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不饮酒。
适度运动可增加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肺耐力、改善肌力和肌肉容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在临床营养师和专科医生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食养方案,并定期监测效果和根据病情调整方案。(文/检验中心 师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