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孩子上课走神、小动作多?是调皮还是多动症(ADHD)

开学没多久,不少家长的焦虑却被老师的反馈再次点燃:"孩子上课总走神""小动作不断""交头接耳影响课堂"...这些令人头疼的表现,到底是正常的调皮好动,还是需要关注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误解与真相:揭开ADHD的面纱

许多人认为ADHD只是管教不当的结果,但科学研究表明,ADH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本质是大脑执行功能的发展性延迟。这意味着ADHD孩子不是"不听话"或"故意捣乱",而是他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与常人不同。

核心区别在于:普通调皮孩子能够在需要时控制自己的行为,而ADHD孩子即使非常努力,也难以持续调控自己的注意力、冲动和活动水平。正如一个近视的孩子看不清黑板,不是因为他"不够努力",而是视觉功能出现了问题。

科学识别:ADHD的三种表现类型

注意缺陷型:

经常粗心犯错,细节注意困难

难以维持注意力,似乎"听而不闻"

组织任务困难,常丢三落四

容易因外界刺激分心

多动冲动型:

手脚小动作多,难以安坐

在不适当场合奔跑攀爬

说话过多,抢答插话

难以等待轮换

混合型:同时具有上述两类症状

关键判断标准:这些症状必须持续至少6个月,且在12岁前就已出现,在家庭、学校等多种场合都会发生,并明显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社交功能。

为什么正确区分至关重要?

将ADHD误判为普通调皮,可能导致:

孩子长期被误解批评,自尊心受损

错过黄金干预期,影响学业和社交发展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陷入自责和挫折

反之,将普通好动误判为ADHD,也可能导致:

不必要的"标签化"和医疗化

忽视可能的环境或教育因素

家长行动指南:理性应对四步走

第一步:保持冷静,客观观察 不要急于下结论。记录孩子在不同场景(学校、家庭、社交)的行为表现,注意行为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影响。偶尔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是正常现象。

第二步:了解典型发展特点 不同年龄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不同:

5-6岁儿童约为10-15分钟

7-8岁儿童约为15-20分钟

9-10岁儿童约为20-25分钟

考虑孩子的行为是否明显偏离其年龄应有的表现水平。

第三步:寻求专业评估 如果疑虑持续存在,应寻求专业帮助。通过儿童康复科或发育行为科医生做出准确诊断。

第四步:科学干预支持 如果确诊,ADHD有成熟的治疗方法:

行为治疗:通过正向行为支持改善行为管理

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特点,掌握有效沟通策略

学校支持:合理的教室座位安排、任务分解等学习调整

药物治疗:在必要时,建议药物治疗

无论最终评估结果如何,每个孩子都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支持。ADHD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家长的失败。通过科学认识、早期识别和适当干预,ADHD孩子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潜力。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在表达某种需求,当我们放下批评的指责,带上理解的眼镜,才能真正看到孩子背后的努力与挣扎,给予他们最需要的支持与引导。(文/杨志杰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儿童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