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头晕乏力脸色差?一份血常规报告教你自查是否贫血

在我们日常的健康体检中,血常规是最常见、最基础的一项检查。那张布满密密麻麻指标的化验单,就像一份身体的“气象报告”,其中隐藏着许多健康密码。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其中一个最常见的问题——如何从血常规报告中判断自己是否贫血。

一、贫血是什么?

想象一下,我们的血液就像一条为全身输送氧气的“河流”,而红细胞就是这条河里运载氧气的“小船”,血红蛋白则是小船上真正抓住氧气的“钳子”。贫血,并不是指血量变少了,而是指血液中“小船”(红细胞)或“钳子”(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了,导致身体组织和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于是,身体就会发出各种“抗议”信号:

容易疲劳、乏力:身体能量不足。

头晕、头痛、耳鸣:大脑供氧不足。

脸色、唇色、指甲苍白:皮肤黏膜血液供应减少。

心慌、气短: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补偿供氧。

注意力不集中:大脑功能受影响。

二、抓住“罪魁祸首”:核心指标看这里

面对二十多项指标,不必慌张。判断是否贫血,您只需要抓住一个“核心主角”——血红蛋白(Hb或HGB)。

它是什么?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功能蛋白,直接负责携带氧气。它的含量是衡量贫血最直接、最可靠的指标。

怎么看?找到您的血常规报告单上的“血红蛋白”或“HGB”这一行,对照右侧的参考范围(不同医院和仪器略有差异)。通常,成年男性Hb < 12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Hb < 110 g/L

,孕妇Hb < 100 g/L,如果您的检测值低于参考范围的下限,即可初步判断为贫血。除了血红蛋白,您还可以顺带看一眼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这两个是“辅助角色”,贫血时它们通常也会同步降低。

三、探寻“病因”:贫血也分不同类型

仅仅知道贫血还不够,血常规报告中的另外几个指标,能帮我们初步判断贫血的类型。

这就要请出“红细胞三兄弟”——MCV, MCH, MCHC。它们代表了红细胞的“体型”和“内涵”。

1.MCV(平均红细胞体积)—看“个头”大小

MCV偏低(<80 fL):说明红细胞个头偏小,称为小细胞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缺铁(缺铁性贫血),也可能是地中海贫血。

MCV正常(80-100 fL):红细胞个头正常,称为正细胞性贫血。常见于急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慢性疾病引发的贫血。

MCV偏高(>100 fL):说明红细胞个头偏大,称为大细胞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巨幼细胞性贫血),就像细胞“虚胖”了。

2.MCH(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看“内涵”多少

这两项通常与MCV同步变化。特别是MCHC降低,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一个非常特异的指标,说明红细胞不仅小,还很“苍白”(血红蛋白含量少)。

通过这三个指标,医生就能初步锁定贫血的“嫌疑犯”,从而决定下一步该检查什么(比如查铁蛋白、维生素B12水平等)来最终破案。

四、行动指南:发现贫血怎么办?

不要自我诊断!血常规是筛查工具,不是最终判决书。一份异常的报告必须由专业医生来解读。

立即咨询医生:带上您的报告单,去看全科医生或血液科医生。医生会结合您的症状、病史和其他检查,给出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切勿自行补铁:如果不是缺铁性贫血,盲目补铁可能有害无益。例如,地中海贫血患者补铁反而会导致铁中毒。(文/检验中心 牛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