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咽异感症:咽喉里的癌症?

你是否常感觉喉咙里像卡了东西?吞不下去,吐不出来,但吃饭喝水却畅通无阻?这种感觉在医学上称为咽异感症,中医称之为“梅核气”。它并非真的有东西卡住,而是一种功能性感觉异常。

“异物感”具体表现

l核心症状:喉咙或颈部正中的某个区域持续或间歇性地出现异物阻塞感、黏着感、团块感,仿佛有梅核、毛发、米粒或痰液粘附。这种不适感挥之不去,令人烦躁。

l“怪脾气”明显:

吃饭喝水不受影响:吞咽食物、饮水时,异物感反而可能减轻甚至消失,这是区别于真正吞咽困难(如食道疾病)的重要标志。

时轻时重:情绪波动大、疲劳、压力增大时,感觉往往加重;心情舒畅、注意力分散时可能减轻。

喜清嗓,常空咽:患者常不自觉地频繁做清嗓动作或空咽动作,试图缓解不适,但这可能加重局部刺激。

l伴随烦恼:常伴有焦虑、抑郁、失眠、胸闷、胁肋胀痛等情绪或躯体不适。

检查:寻找“无形”的证据

1、细致检查:

喉镜检查:观察咽喉部结构排除炎症、肿物、结构异常等器质性病变。咽异感症患者喉镜下通常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轻微慢性咽炎表现。

颈部触诊:检查甲状腺、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或肿块。

2、必要的排查:有时需根据情况,进行颈部超声、胃镜(排除反流性食管炎等)、X光或CT(检查颈椎)等。

治疗:中医调畅气机,化解无形之“核”

西医治疗常使用抑酸药(针对可能的隐匿反流)、低剂量抗焦虑抑郁药物等。而中医治疗此病注重整体调节,尤其是疏通气机与情绪管理:

1、核心方药:辨证施治

l肝郁气滞型(最常见):情绪不畅时加重,胸闷喜叹气,胁肋胀痛。常用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生姜)合逍遥散加减,疏肝解郁,行气化痰散结

l痰气互结型:感觉痰多粘滞,胸闷脘痞。以半夏厚朴汤为基础,加强化痰力量(如加陈皮、枳壳)。

l脾虚痰湿型:疲倦乏力,胃口差,大便稀溏,舌苔白腻。常用香砂六君子汤(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加减,健脾益气,燥湿化痰

2、针灸针刺

l临床上我们经常通过针刺廉泉穴位,并适当行针达到行气、利咽、疏通经络的效果,帮助患者快速缓解症状。

3、代茶饮小方:日常调理

l玫瑰花+陈皮:玫瑰花3-5朵,陈皮3-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适合情绪不佳、胸闷者,疏肝理气解郁

中医认为“梅核气”与情志不畅关系极为密切。保持心情舒畅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核心。学会释放压力,培养兴趣爱好(如太极、八段锦、散步、听音乐),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文/张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