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糖友们最怕的不是热,而是蚊子。别人被叮个包,三五天就消;糖尿病患者却可能红肿半月、化脓留疤,甚至诱发严重感染。今天,我们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透“糖尿病+蚊虫叮咬”那些你不知道的坑!
一、为什么糖友更容易“中招”?
1.高血糖=“甜血”血糖高,血液里葡萄糖浓度高,蚊子更爱叮,细菌也更爱繁殖。
2.免疫力打折长期高血糖会让白细胞“战斗力”下降,伤口修复慢,感染风险翻倍。
3.神经+血管双重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让痛觉迟钝,被咬了没感觉;下肢血管病变又导致局部供血不足,营养送不到,伤口难愈合。
二、被蚊子咬了有多危险?
轻度:红、肿、痒,抓破后结痂慢。
中度: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乘虚而入,形成脓疱、蜂窝织炎。
重度:细菌入血→败血症;足踝部感染→糖尿病足,最坏结局是截肢。
临床真实案例:65 岁张大爷,右脚背被蚊子叮了一下,痒得抓破皮,3 天后红肿热痛、发烧 39℃,住院14天,差点截趾!
三、“防、治、护”三步走,糖友请抄作业!
第一步:防——让蚊子找不到你
1.物理屏障:纱窗+蚊帐+浅色长衣长裤,最经济也最有效。
2.化学驱蚊:
推荐成分:避蚊胺(DEET10%–30%)、派卡瑞丁(Picaridin 20%)。
用法:露在外面的皮肤均匀喷一层,出汗或下水后4小时补喷一次。
注意:避开伤口,回家立即用肥皂水洗净。
3. 减少“招蚊”体味:每天洗澡、勤换袜子,少喝酒,少吃重口味。
4. 环境管理:家里花盆托盘不积水,垃圾日产日清,空调房湿度控制在50%以下,蚊子活不过3天。
第二步:治——被叮后黄金24小时
1.立即止痒“三件套”
肥皂水冲洗3分钟→中和蚊子酸性唾液。
冰袋冷敷10分钟→收缩血管,减轻肿胀。
外用炉甘石洗剂1% 氢化可的松软膏→止痒抗炎,每天2–3次。
2. 破皮别乱涂风油精、花露水!
含酒精、薄荷脑,会刺激伤口,越涂越疼。正确做法是:‑0.5% 碘伏消毒→无菌纱布覆盖→每天换药。
3.出现以下信号,立即就医:
红肿直径>5cm 或48小时内迅速扩大。
分泌物呈脓性、有臭味。
伴随发烧、寒战或血糖飙升>13.9mmol/L。
第三步:护——让伤口长得快又好
1.血糖稳,伤口才能好,空腹4.4–7.0 mmol/L,餐后2h<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小技巧:被叮当天多测2次血糖,发现异常及时追加短效胰岛素或口服药。
2.每日“望闻问切”
望:颜色由红转暗、肿胀渐消就是好转;越来越红、皮肤发亮要警惕。
闻:有臭味立即拍照→线上问诊或门诊。
问:自己问自己——今天疼得更厉害了吗?
切:手指轻压伤口边缘,感觉波动感提示化脓。
3.营养助攻
每天1个鸡蛋+1杯牛奶+掌心大小的瘦肉,补足蛋白质;维生素C100 mg(约1个橙子)促进胶原合成;锌15mg(约2个牡蛎)加速上皮生长。
4. 避免二次伤害
不抓不挠:剪短指甲,夜间可戴纯棉手套。
鞋袜宽松:足部被叮后穿透气网面鞋,避免摩擦。
暂停剧烈运动:出汗浸渍伤口,细菌翻倍。
四、不同人群“加护”秘籍
1. 儿童糖友
皮肤嫩、抓得狠,推荐物理驱蚊为主;叮包外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弱效激素),安全止痒。
2.孕期糖友
避蚊胺≤20% 可用,避开腹部;口服抗组胺药需产科医师评估。
3.老年+独居糖友
教会“镜子自查法”:把小镜子放地上,脚踩镜子观察足底;每天固定时间视频连线子女报平安。
五、常见疑问一次说清
Q1:糖友能用“蚊子贴”“驱蚊手环”吗?
A:有效时间短、覆盖面积小,只能当辅助,不能替代喷雾。
Q2:碘伏会不会让伤口染色、看不清感染?
A:不会!碘伏是糖友伤口护理首选,颜色浅,且能持续杀菌6小时。
Q3:蚊虫叮咬后血糖升高多少算正常?
A:应激状态下可短暂升高1–3mmol/L,若>5mmol/L 或持续24小时以上,需调整用药。
六、一张图速记“糖友夏日防蚊10条”
1.血糖先达标,蚊子少叮你
2.纱窗+蚊帐,物理永远排第一
3.DEET20%,户外4小时补喷
4.深色衣服最招蚊,浅色宽松更安全
5.出汗立刻擦,蚊子不爱干皮肤
6.肥皂水+冰敷,叮后3步止痒
7.破皮用碘伏,不涂风油精
8.红肿5cm 或发烧,立即去医院
9.每天拍照记录,一周一对比
10.蛋白质+维C+锌,伤口恢复快3倍
糖尿病患者的每一次蚊虫叮咬,都可能是一场“微型战斗”。记住:防得住蚊子,才守得住健康;处理得当,小红包不会变大麻烦。把这篇文章转给身边的糖友,让我们一起安心过夏天!(文/肖芳芳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