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过各种减肥方法,最后总是反弹""明明吃得不多,却还是不停长胖""体重秤上的数字降了,但腰腹赘肉依然顽固"……这些困扰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体质失衡的深层问题。
减重不是与身体对抗,而是帮它找回本该有的平衡。当脾胃健运、阳气充沛、气血周流,多余的脂肪痰湿自然无处滞留。与其反复节食伤身,不如试试中医重启代谢的"先天之力"。
一、肥胖不只是"吃得多动得少",中医视角下的肥胖根源
中医认为,肥胖与脾虚失运、痰湿内阻、肝郁气滞、阳气不足密切相关。《丹溪心法》直言:"肥白人多湿,肥白人多痰"。现代人长期饮食不节、久坐少动、压力过大,更易导致:
脾运化无力 → 水谷精微堆积为痰湿脂浊
阳气虚衰 → 代谢动力不足,脂肪难以"燃烧"
肝气郁结 → 内分泌紊乱,形成"压力性肥胖"
传统节食减肥的困局:单纯限制热量可能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导致代谢率下降,陷入"瘦三斤反弹五斤"的恶性循环。
而中医减重直击核心——通过辨证论治,同步调节代谢、内分泌与消化功能,让瘦成为体质改变的必然结果。
二、特色疗法揭秘:中医如何科学"燃脂塑形"
1. 经络调理:激活代谢开关
①穴位埋线:将可吸收蛋白线植入带脉、天枢、中脘等穴位,产生14天持续刺激,抑制异常食欲、加速脂肪分解,特别适合工作繁忙人群。
②火龙罐综合灸:融合推拿、刮痧、艾灸三重技术,无痛无瘀。温煦带脉及腹部经络,特别适合腰腹冰凉、脂肪板结的"寒湿型肥胖"。治疗时罐体如游龙行走,驱散深层寒湿。
③督脉铺灸:在背部督脉(阳脉之海)施以姜泥+艾绒,强力温补元阳,改善"喝凉水都长胖"的阳虚体质。
2. 中药调理:内服外敷双效消脂
①辨证方剂内调
②三伏穴位贴敷:借三伏天阳气最旺之时(7月20日—8月18日),将化湿药膏贴于天枢、大横穴,可提升湿浊排出效率。
3. 生活方式整合:养成"易瘦习惯"
①体质食疗方:如痰湿体质推荐薏仁茯苓粥、气虚体质推荐黄芪山药羹
②时辰养生法:23点前入睡助肝胆排毒,减少脂质堆积
③八段锦跟练:每日15分钟"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升清降浊
三、为何选择中医减重?
1.个体化精准方案
通过舌诊、脉诊、体质辨识仪,区分9类体质,杜绝"千人一方"。
2.多学科全程管理
由内分泌科医师牵头,多学科共同打造组建团队,从代谢指标到心理饮食全程干预。
3.拒绝药物依赖
零兴奋剂、零泻药,避免心慌、失眠、停药反弹等风险。
4.同步改善并发症
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等肥胖关联疾病有协同调理作用。
四、减重之路这样走
1.深度评估
体质辨证(舌脉诊)
体成分分析(内脏脂肪等级/肌肉量)
代谢指标筛查(血糖、胰岛素、性激素等)
2.方案制定
一周内出具个人方案手册,含中药方、针灸频次、食谱、运动计划
3.动态优化
每2周复诊调方,埋线患者2周一次
使用"中医减重"小程序记录饮食睡眠,团队在线督导
内分泌科减重门诊: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2:00;15:00-18:00)
温馨提示:三伏天(7月20日—8月18日)是祛湿减重黄金期,此时治疗可借天时之力事半功倍。(文/胡俊鹏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