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梅毒检测结果解读:如何看懂你的报告?

在我们去医院做一些侵入性检查如胃肠镜或手术前,医生都会需要我们做传染病筛查的检测,其中一项就是梅毒抗体的检测,如果很不幸的梅毒结果出现阳性,大家千万不要慌,,其实真“梅”那么可怕,下面就带大家简单了解下什么是梅毒,梅毒的检测结果该如何解读。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在这里我们不要“谈梅色变”,梅毒是可以治疗好的,这里要讲究一个“早”,一个“足”,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足量治疗。早期发现就有赖于我们的梅毒实验室检测。梅毒检测主要通过血液检查进行,分为两类:一类是特异性抗体检测,常用方法包括:TPP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法等,直接检测针对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IgG/IgM);一类是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筛查试验),检测人体对梅毒螺旋体破坏组织后产生的抗体(如心磷脂抗体),常用方法为:RP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其特点是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相关,用于疗效监测,治疗后滴度下降。

哪些情况需要检测梅毒,又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呢?一般在以下情况需要进行梅毒抗体的检测,如高危性行为后;出现症状生殖器/口腔无痛溃疡(硬下疳);全身皮疹(尤其手心脚心)、淋巴结肿大、发热;孕期检查(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导致流产或先天梅毒); 术前或献血筛查的常规检测要求等。梅毒抗体检测也有“窗口期”,梅毒感染后梅毒抗体产生需要时间(这个抗体非保护性抗体只是在感染后出现,且可能终身存在),如特异性抗体(TPPA/ELISA)在感染后2-4周左右可检出;非特异性抗体(RPR)在感染后3-6周左右可检出。这里建议如果发生高危行为需在4周后进行初次检测,若阴性且仍有风险,应在12周后再次复查。

对于梅毒检测结果的解读,有一点复杂,但是大家也不用害怕,分几种情况,我们一一讲解。

一、阳性(+):

特异性抗体TPPA阳性时,需要进一步检测非特异性抗体即RPR的检测,如果均阳性提示现症感染,需治疗;如果仅特异性抗体阳性,而RPR检测结果阴性,可能是既往感染或治疗后的残留抗体,这个时候就无需担心太多。

二、假阳性及假阴性的情况

假阳性多出现于妊娠、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HIV感染等;假阴性可能是患者处在感染的窗口期未产生抗体,或晚期梅毒免疫力低下。

三、“弱阳性”或“不确定结果”

可能是感染早期或抗体水平低,建议2-4周后复查,并结合其他检测(如暗视野显微镜查梅毒螺旋体等)。

在工作中经常会有患者问为什么会出现“特异性抗体阳性,但非特异性抗体阴性”?这是因为治愈后非特异性抗体(RPR)可逐渐转阴,但特异性抗体可能终身阳性;也有可能是极早期感染,在感染后2-4周内,非特异性抗体尚未产生,这个时候需定期复查。也有的患者会问“啥是RPR滴度”,滴度(如1:8、1:16)表示抗体浓度,数值越高,疾病活动性越强,如果治疗有效,滴度会逐渐下降(如从1:32降到1:2)说明治疗成功;若滴度持续不降,需警惕治疗失败或再感染。

在进行梅毒检测后如果确诊感染应立即治疗首选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早期治疗可完全治愈,另外也需要随访监测,定期复查,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RPR滴度,持续1-2年,直至滴度下降4倍以上或转阴。治疗期间避免性接触,直至医生确认无传染性。且一旦查出阳性需通知性伴侣,过去90天内的所有性伴侣均需接受检测和治疗,避免传播。我们要注意梅毒早期症状可能轻微或自行消退,但未经治疗会进展至晚期,引发神经、心血管损害等严重后果,如有风险接触史,一定一定及时就医检测!(文/燕莎 检验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