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如同人体的"发动机",但冠心病、心肌缺血等疾病会让它"动力不足"。传统治疗如支架手术虽能救命,却无法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而体外反搏就像一位智能健身教练:
“做完心脏支架还是胸闷,没想到躺着治疗一个月,现在爬楼都不喘了!”
“多年头晕查不出原因,体外反搏竟让我找回了清醒!”
“65岁的张先生,心梗支架术后仍反复胸闷,稍活动就气喘。”住院期间的体外反搏治疗,心绞痛发作次数从每周5次降至0次,6分钟步行距离从280米提升至450米,心脏射血分数(EF值)从45%升至53%。”
这些患者口中的“神奇疗法”到底是什么?带您了解心血管康复领域的“无创黑科技”——体外反搏(EECP)。
什么是体外反搏?
经国际认证: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Ⅱa类推荐疗法
《中国体外反搏应用指南》明确纳入冠心病、心衰标准治疗方案
体外反搏装置在心电信号的触发下,通过包裹在下肢的囊套(小腿、大腿、臀部)序贯式加压,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周期同步。
心脏舒张期时:气囊快速充气加压,挤压下肢静脉和动脉,增加回心血量,提高主动脉的舒张压,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
心脏收缩时:气囊迅速放气减压,降低射血阻力,让心脏轻松泵血,从而改善心脑供血。
简单来说,躺着做一次全身血管的“被动运动”!
体外反搏不仅是“物理加压”, 反搏过程中会产生双脉动血流。双脉动血流是指在心脏的一个心动周期内(一次收缩和舒张),动脉系统中出现两次明显的血流脉冲。
自然脉搏:心脏收缩期射血产生的原发性脉搏波。
反搏增强波:在心脏舒张期,气囊加压驱动血液返流至主动脉,形成第二次血流脉冲。
因此,舒张期的反搏波与自然收缩波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双脉冲”特征。
作用机制:
1. 对冠状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
增加冠脉血流:舒张期反搏波。
促进侧支循环:长期治疗可通过反复的血流剪切力刺激。
2.增加血流切应力:
EECP能明显使血管内皮细胞被拉长,并呈抗动脉粥样硬化表型改变。
3.改善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释放血管扩张物质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环素,降低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等物质。使血管内皮祖细胞增加3倍,相当于给血管补充年轻细胞。
EECP适应人群:
各种缺血性疾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预防;
各种亚健康人群和中老年人保健。
适应证:
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休克、心功能不全;
冠脉支架、搭桥术后康复;
冠脉病变严重,不能支架搭桥者;
脑动脉硬化、脑梗、脑供血不足;
糖尿病、缺血性肾病;
突发性耳聋、耳鸣,眼底动脉血栓;
失眠、头晕;
男性功能障碍。
体外反搏虽好,但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下肢静脉血栓、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需谨慎选择,建议先到心病科门诊进行专业评估。
整个过程无创、无痛,患者只需每天躺1小时,还能听音乐、刷手机,被称为“最轻松的心脏康复”。(文/陈萍萍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心病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