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地来到这个世界,然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这三种传染病却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威胁宝宝的健康。幸运的是,随着医学的进步,通过科学的“母婴阻断”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甚至避免这些疾病传给下一代。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科普一下“艾梅乙母婴阻断”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艾梅乙母婴阻断?
“艾梅乙”是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简称。母婴阻断是指通过医学干预措施,防止这些传染病在孕期、分娩或哺乳过程中由母亲传染给婴儿。
如果不进行干预,HIV、梅毒和乙肝的母婴传播率可能高达15%-45%,而通过规范的阻断措施,这一风险可以降至1%以下(HIV和梅毒)或5%以下(乙肝)。
艾梅乙母婴传播的途径
1. 艾滋病
妊娠期: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分娩期:婴儿接触母亲的血液或分泌物。
哺乳期:通过母乳传播。
2. 梅毒
妊娠期: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
分娩期:婴儿接触母亲生殖道病变部位。
3. 乙肝
主要发生在分娩时,婴儿接触母亲的血液或体液。
母乳喂养传播风险较低,但若母亲病毒载量高(HBV DNA ≥ 200,000 IU/mL),仍有潜在风险。
如何科学阻断艾梅乙母婴传播?
1. 孕前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所有备孕或早孕女性都应进行HIV、梅毒和乙肝的筛查。
若发现感染,应及时接受治疗,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2. 孕期管理:规范治疗
HIV感染孕妇:
整个孕期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抑制病毒复制。
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
梅毒感染孕妇:
首选青霉素治疗,可有效预防胎儿感染。
若对青霉素过敏,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替代方案。
乙肝感染孕妇:
若病毒载量高(HBV DNA ≥ 200,000 IU/mL),可在孕晚期(28-32周)服用替诺福韦(TDF)或替比夫定(LdT)降低病毒量。
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越快越好)必须接种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
3. 安全分娩:降低感染风险
HIV感染孕妇:
HIV感染不作为实施剖宫产的指征。
对于孕早、中期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规律服用药物、没有艾滋病临床症状,或孕晚期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或已经临产的孕产妇,不建议施行剖宫产,避免紧急剖宫产。
特殊情况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决定分娩方式。
梅毒感染孕妇:
若孕期已规范治疗,可正常分娩;若未治疗,需加强新生儿监测。
乙肝感染孕妇:
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均可,但需确保新生儿及时接种疫苗。
4. 产后干预:科学喂养与随访
HIV感染母亲:
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完全母乳喂养HIV 传播机率为5-20%。
梅毒感染母亲:
新生儿需进行梅毒检测,必要时接受青霉素治疗。
乙肝感染母亲:
新生儿完成0-1-6月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并在7-12月龄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
成功阻断的关键:全程规范管理
艾梅乙母婴阻断的成功率取决于早筛查、早治疗、规范用药和科学喂养。因此,我们呼吁:
所有孕妇尽早进行艾梅乙筛查
感染孕妇严格遵循医生治疗方案
新生儿按时接种疫苗并定期随访
结语
母婴阻断技术的进步,让感染HIV、梅毒或乙肝的母亲也能生育健康的宝宝。如果您或身边的准妈妈有相关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科学干预,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关爱母婴健康,从科学预防开始!(文/程宁宁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感染管理与疾病预防控制办公室)
(编辑/王伟琰 审核/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