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药品出现不良反应就代表药品质量有问题?
结论:药品出现不良反应≠药品质量有问题。
理由: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定义中明确提出药品不良反应针对的是合格药品。但是合格药品又为什么会发生不良反应呢?主要原因是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或患者间的个体差异导致的。例如抗肿瘤药物在杀灭“坏”细胞的同时,由于缺乏靶向作用,也会损害正常快速增殖的细胞,进而导致脱发、骨髓抑制等反应。又例如抗菌药物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对我们肠道内正常菌群造成破坏,从而导致腹泻等反应。另外,因为基因、年龄、肝肾功能等个体差异因素会影响药物代谢,从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极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例如老年人在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时更容易出现呼吸抑制。
而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上市药品必须在说明书中列明已知不良反应,这是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的总结,与质量无关。
02、药品不良反应的条目越多,是不是安全性越低呀?
结论:药品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条目数量与安全性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理由:药品不良反应条目多的可能原因有(1)研究充分性,药品上市时间长,积累临床数据多,不良反应记录更全面;(2)透明度和严谨性,通常原研药或规模较大的药企的说明书更为详细,披露所有潜在风险(包括罕见不良反应);(3)药理作用复杂,多靶点药物因作用机制广泛,可能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
正确解读不良反应信息需要关注其严重性而非数量(优先查看严重不良反应和禁忌证),结合发生频率,评估自身风险,依赖专业意见。勿因“长篇警告”拒绝必要治疗,也勿因不良反应少而放松用药警惕。
03、说明书标注的不良反应都会发生吗?
结论:说明书标注的不良反应≠必然发生。
理由:查看药品说明书,一般对不良反应的描述会伴随不良反应发生率,其通常是基于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监测数据的科学总结,其中常见≥1%,偶见0.1%-1%,罕见<0.1%或极罕见。由此可见,即便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法达到100%。说明书标注不良反应是潜在风险清单,而非必然发生的“预言”。
04、“贵”药、“进口”药、“原研”药是不是不良反应少?
结论:“贵”药、“进口”药、“原研”药≠不良反应少。
理由: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取决于药物成分、个体差异、辅料、剂量等因素。例如患者因使用进口注射用伏立康唑(威凡)导致肾损伤,血肌酐升高,但更换为国产伏立康唑片(集采)后,指标逐渐恢复正常。伏立康唑本身几乎无肾毒性,而该患者肾功能恶化的罪魁祸首是静脉制剂中所含辅料环糊精造成的。又例如部分乳糖不耐受患者若使用含有乳糖为辅料的药物时,可能会发生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药品价格、产地与不良反应无必然关联,而药品的价格也受多种因素影响,我们需要理性对待“贵”药、“进口”药、“原研”药,从而保障自身用药安全。
05、中药是不是没有不良反应呀?
结论:中药也有不良反应。
理由: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曾用于减肥、利尿,导致部分患者肾小管坏死、尿毒症,需长期透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统计,何首乌及其相关制剂是中药致肝损伤的主要诱因之一。“纯天然≠无毒”,许多剧毒物质(如砒霜、乌头碱)均为天然提取。所以我们既要认可中药的疗效,也需要警惕其风险,避免“纯天然无害”的盲目迷信。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嘱合理使用药品。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理性对待不良反应,无需惧怕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若症状较轻,可耐受,在做好自我监测的前提下,可考虑继续用药。若症状严重,立即停药,咨询医师或药师,必要时前往医院就诊。这才是面对不良反应最好的处理措施。(文/韩竞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药学部)
(编辑/王伟琰 审核/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