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中西医联合出击 熄灭胃里的“小火山”

生活中,不少人都被胃里的“小火山”——消化性溃疡折磨过,肚子时不时的疼痛,反酸、嗳气带来的不适,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发病率颇高,全球每10个人就有一个人遭受消化性溃疡的困扰 。不过别担心,现代医学中的中西医治疗方法,为对抗它提供了有效手段。

西药:精准打击溃疡症状

1、抑制胃酸分泌类

胃酸过多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关键因素之一,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能从根源上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质子泵抑制剂是其中的“主力军”,像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艾普拉唑等。它们作用于胃壁细胞,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环节,强力降低胃酸水平,促进溃疡愈合。以艾斯奥美拉唑为例,通常每天服用1-2次,一次20毫克,能快速缓解疼痛,一般服药2-3天,疼痛就能得到明显改善,大多数患者4-8周溃疡便可愈合。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也能通过阻断组胺与H2受体结合,减少胃酸分泌,不过效果比质子泵抑制剂稍弱,适合症状较轻的患者。

2、根除幽门螺杆菌类

超过一半的消化性溃疡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所以根除它很重要。目前常用“四联疗法”,即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一种铋剂(如枸橼酸铋钾)和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联合使用。比如,艾司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10-14天,抗生素负责杀灭幽门螺杆菌,铋剂保护胃黏膜,质子泵抑制剂创造低酸环境,提高杀菌效果,能使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到85%-95%。此外“二联疗法”是一种简化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方案,双倍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和阿莫西林加量口服,相比四联疗法药物组合更简单,患者依从性较好,治疗成本相对较低,在使用二联疗法之前,建议咨询医师,以确保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胃黏膜保护剂

这类药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挡胃酸、胃蛋白酶等对溃疡面的侵蚀,加速溃疡愈合,铝碳酸镁咀嚼片可中和胃酸,还能吸附胆汁酸,保护胃黏膜,一般在饭后1-2小时嚼服;硫糖铝能与溃疡面上带正电荷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促进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需空腹服用。

中药:整体调理促平衡

1、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多因脾胃虚弱、肝郁气滞、瘀血阻络等因素导致。对于脾胃虚寒型,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等,常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等药材能温中健脾、和胃止痛;肝郁气滞型,症状是胃脘胀痛、痛连两胁、情绪波动时加重,柴胡疏肝散是常用方剂,柴胡、枳壳、白芍、川芎等可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瘀血阻络型,以胃脘刺痛、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为特点,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等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中成药

像荆花胃康胶丸,含土荆芥、水团花,有理气散寒、清热化瘀的功效,适用于寒热错杂、气滞血瘀患者,症见胃脘胀闷疼痛、嗳气、泛酸、嘈杂,适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三九胃泰颗粒,含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等成分,有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的功效,适合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患者,症见胃痛、胀满;气滞胃痛颗粒,由柴胡、香附、陈皮等组成,能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用于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胀痛、嗳气;康复新液从美洲大蠊提取物制成,能通利血脉、养阴生肌,内服可促进胃黏膜修复,对溃疡愈合有积极作用;香砂养胃丸,含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等,温中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弱型溃疡,症见消化不良、隐痛。

3、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显神通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西药起效快,能迅速缓解疼痛、抑制胃酸、杀灭幽门螺杆菌;中药从整体出发,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改善脾胃功能,减少溃疡复发。比如在使用西药根除幽门螺杆菌时,配合中药调理脾胃,能减轻西药副作用,提高患者依从性。治疗初期,先用西药快速控制症状,之后用中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总有效率比单纯西药治疗高出10%-20%,复发率降低15%-25%。得了消化性溃疡别害怕,无论是西药的精准施治,还是中药的整体调理,亦或是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互补,都能帮助我们战胜它。但治疗的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饮食、戒烟限酒、调节情绪,多管齐下,才能让肠胃恢复健康,享受美好生活。(文/朱沛文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一区)

(编辑/王伟琰 审核/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