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人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无论是职场上的竞争、家庭责任的承担,还是日常琐事的堆积,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在我们肩上。许多人为了追求事业成功和生活品质,常常选择克扣睡眠、敷衍三餐,甚至把咖啡当水喝,硬撑着在深夜加班,身体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削弱身体机能,还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其实要想活出健康很简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这样一句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智慧的话:“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这句话不仅揭示了人体阳气在一天之内的变化规律,还为我们提供了顺应自然规律、守护健康的重要指导。它告诉我们,顺应太阳起落调整作息,就可以达到气血自和,昼夜调和,形神兼养的养生之道。
那么,如何做才能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顺应自然规律、守护健康呢?
首先,来看看人体阳气的昼夜变化规律
在中医理论中,阳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动力,它具有温煦、推动、防御和固摄等多种功能。
“平旦人气生”:清晨,太阳初升,大自然的阳气开始生发,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而动。此时,人体经过一夜的休息和恢复,阳气开始从内向外散发,人逐渐从睡眠中苏醒,精神状态开始变得清爽。
“日中而阳气隆”:到了中午,太阳升至最高点,大自然的阳气最为旺盛,人体的阳气也达到一天中的顶峰。此时,人体的生理活动最为活跃,新陈代谢加快,精力充沛,适合进行高强度的活动和工作。“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太阳偏西后,大自然的阳气开始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内敛。此时,体表的阳气逐渐减少,汗孔(气门)开始闭合,人体进入休息和恢复的状态。晚上,阳气进一步内敛,人体进入睡眠,以养精蓄锐。
由此可见,《黄帝内经》中的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人体阳气在一天之内的变化。
其次,要了解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人体阳气的昼夜变化规律,是大自然规律在人体中的体现。顺应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保持身心健康。反之,如果违背这一规律,就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告诉我们:
清晨,阳气初生,人体逐渐从睡眠中苏醒。此时,我们应该顺应阳气的生发,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如伸展伸展身体、做做深呼吸等,帮助阳气更好地散发,开启活力一天。同时,早餐也非常重要,它能够为我们人体提供能量,帮助阳气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建议大家选择一些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山药粥、鸡蛋、牛奶等,避免食用过于寒凉或油腻的食物,以免损伤人体阳气。
中午,阳气最为旺盛,人体的精力也最为充沛。此时,应该利用阳气旺盛,合理安排工作。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中医认为,过度劳累会耗伤阳气,导致身体疲劳和免疫力下降。因此,在工作或学习后,建议中午适当休息,如进行短暂的小憩,帮助身体恢复精力。此外,午餐也非常重要,应该选择营养丰富、搭配合理的食物,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傍晚,阳气开始内敛,人体逐渐进入休息状态。此时,应该顺应这一规律,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活动,以免干扰阳气的内敛。这个时候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活动,如散步、瑜伽、冥想等,顺应阳气内敛,放松身心。同时,晚餐也应该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过于油腻或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身体的负担。此外,睡前可以泡个热水澡或喝杯温牛奶,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让身体更好地进入休息状态。
最后,要清楚如果违背人体阳气的昼夜变化规律带来的危害
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刻,如果贪睡不起,会导致阳气无法正常散发,身体会感到困倦乏力,精神不振。中午阳气虽然旺盛,但如果过度劳累,会耗伤阳气,导致身体疲劳、头晕目眩等症状。晚上是阳气内敛、人体休息的时刻,如果熬夜不睡,会干扰阳气的内敛,导致身体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长期如此,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皮肤衰老等问题,还会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总之,“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句古语不仅揭示了人体阳气的昼夜变化规律,更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和作息。早晨顺应阳气生发,开启活力一天;中午利用阳气旺盛,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傍晚顺应阳气内敛,放松身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守护健康、享受健康,快乐的工作与生活。(文/姚玉红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护理部)
(编辑/王伟琰 审核/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