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如同坐过山车,冷暖交替频繁,这使得卒中的发生风险大幅上升。卒中,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含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脑健康。了解如何在春季预防卒中,守护脑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春季气温宛如“调皮的孩子”,上蹿下跳极不稳定。在这样的气温波动下,人体血管也跟着“忙得团团转”,时而收缩,时而舒张,血压也随之变得起伏不定,这就为卒中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同时,春季里人体新陈代谢像是被按下了“加速键”,呼吸和心跳都变得更加急促,心脏的负担也随之加重,脑部的血液供应难免受到影响。而且,乍暖还寒的天气让人的情绪也跟着起起落落,体内激素水平也因此“乱了套”,进一步促使血压升高,无形之中又给卒中风险添了一把“柴”。
及时识别卒中的早期症状,是抓住最佳治疗时机、进行有效干预的关键。如果突然感到一侧肢体软弱无力,或是有麻木感,比如拿东西时手不听使唤,物品突然掉落,走路时也感觉一侧腿发沉、拖地;又或者说话变得含糊不清,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困难,甚至连别人说的话也理解不了;突然毫无征兆地头痛欲裂,和以往头痛的程度、性质都不一样;单眼或双眼看东西变得模糊,视力明显下降;以及毫无缘由地感到眩晕,走路摇摇晃晃,难以保持平衡。一旦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都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为生命健康争取宝贵时间。
1. 规律生活,适度运动
规律作息是健康的基石。春季里,我们要早睡早起,每晚保证7 - 8小时的充足睡眠,让身体和大脑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天。同时,适量运动也必不可少。像散步、太极拳、八段锦这类有氧运动就很不错,每周累计运动时长至少150分钟,它们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不过要留意运动强度,别给自己太大负担,而且尽量避开清晨气温过低的时段外出锻炼,以免刺激血管。
2. 合理饮食,营养均衡
饮食方面,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至关重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为身体补充丰富营养。主食选择上,增加全谷物的比例,减少精细米面的摄入。优质蛋白质也不可或缺,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类都是很好的来源。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克,还要少吃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远离油炸、腌制食品,从饮食上为预防卒中筑牢防线。
3. 严控基础病,谨遵医嘱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引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一定要按时服用降压、降脂、降糖药物,切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前往医院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指标,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尽全力将这些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降低卒中发生风险。
中医穴位按摩:
1、百会穴:它位于头顶正中,是人体阳气汇聚之处。按摩时,将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按压此穴位,每次保持1 - 2分钟,当你感觉到局部有微微的酸胀感,那就对了。长期坚持按摩百会穴,能起到提神醒脑、升阳举陷的作用,帮你驱散春日里的困倦,让精神时刻保持饱满。
2、风池穴:处于颈部后方,枕骨之下,是人体抵御外邪的重要关键。用双手拇指分别按揉风池穴,力度要适中,既不能太轻没效果,也不能过重导致不适,每次按揉2 - 3分钟。经常按摩风池穴,可以疏风清热、开窍醒脑,帮助身体抵御春季多变气候带来的邪气,让头脑更加清醒。
3、内关穴:在手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别看它位置不起眼,作用可不小。用拇指指腹按揉内关穴,每次1 - 2分钟,左右交替进行。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能够调节心脏功能,稳定情绪,缓解因情绪波动对血压的影响,从而降低卒中风险。
春季预防卒中,守护脑健康,是一场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健康保卫战。这不仅需要我们将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疾病管理以及中医养生等方法巧妙融合,更要将这些预防措施融入日常生活,长期坚持。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自身健康产生疑虑,或是身体出现任何不适,一定要第一时间向专业医生咨询,为我们的脑健康保驾护航。(文/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
(编辑/王伟琰 审核/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