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第14个“世界唐氏综合征日”,让我们“关注唐氏,支持和行动”。这一纪念日旨在倡导全社会关注唐氏综合征,生育人群采取行动积极预防唐氏发生,社会各界创造条件支持唐氏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唐氏综合征的相关知识。
唐氏综合征又称21 - 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病,其细胞遗传学特征是第21号染色体呈三体征,即患者细胞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1. 特殊面容:
眼距宽、眼裂小、外眦上斜,鼻梁低平,张口伸舌,颈短且皮肤松弛。手掌短宽,常见通贯掌(猿线),小指内弯。
2. 智力与发育障碍:
中重度智力低下,语言、运动发育迟缓。生长发育落后,骨龄延迟,身材矮小。
3. 多系统并发症: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消化系统畸形:十二指肠闭锁、脐疝等;
免疫缺陷:易患感染性疾病,白血病风险升高10-30倍;
内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15-30%);
神经系统:40岁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显著增加。
唐氏综合征为胚胎形成时染色体异常所致。主要原因是高龄孕妇的卵子老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易发生染色体不分离,所以母亲年龄越大,风险率越高,35岁以上者发病率明显上升。此外,唐氏综合征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唐氏综合征孕妇及生育过患儿的正常父母再生育患儿的概率也更高 。不过,唐氏综合征多为偶然发生,大多唐氏综合征为染色体随机分离异常,与父母基因无关。
目前唐氏综合征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主要通过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科学备孕:
孕前检查:孕前3 - 6个月,夫妻双方应进行全面的孕前检查,评估身体状况,排查潜在风险。
调整生活方式:备孕期间,夫妻双方要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戒烟限酒,远离不良生活习惯。
远离有害物质及不良环境:避免接触放射线、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以及噪音、高温、高湿等不良环境,减少对胎儿发育的不良影响。
补充叶酸:孕妇应在备孕期间和孕早期每天补充0.4毫克叶酸,降低胎儿神经管缺陷的风险。
产前筛查:
早孕期筛查(11 - 13⁺⁶周):通过B超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和母体血清学检查联合筛查,评估唐氏综合征发生风险。NT增厚越明显,胎儿异常机会就越高,异常程度也越严重。
中孕期筛查(15 - 20⁺⁶周):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某些特定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 - HCG)、游离雌三醇(uE3)等,再结合孕妇的年龄、怀孕周数和体重等计算出胎儿罹患唐氏综合征、18 - 三体和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的风险。
无创DNA检测(12 - 22⁺⁶周):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提取胎儿游离DNA,采用测序技术,检测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情况。该方法适用于所有孕妇,特别是唐筛高风险或高龄孕妇。
中孕期胎儿超声筛查(18 - 24周):详细了解胎儿各脏器的发育情况,包括心脏、肾脏、脑部等关键器官,有助于发现胎儿结构异常,为进一步的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产前诊断:
对于产前筛查高风险、产前超声胎儿发育异常、既往有怀过唐氏儿或染色体异常病史、预产期年龄超过35岁的孕妇,应进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通过抽取胎盘绒毛、羊水或脐带血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子核型诊断,是诊断唐氏综合征的金标准。其中,羊水穿刺是最安全的产前诊断手术之一。
唐氏综合征患者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爱、理解和支持。让我们行动起来,关注唐氏综合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为每一个生命的健康降临努力,同时为唐氏患者创造更加包容、友好的社会环境 。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妇产科)
(编辑/王伟琰 审核/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