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关注“小胖墩”和“豆芽菜”,中医教您吃出新花样儿

在学校或幼儿园门口,总能看到两类让家长揪心的孩子:一类是圆滚滚的“小胖墩”,走路气喘吁吁;另一类是瘦小的“小豆芽”,站在同龄人中格外显眼。这些生长偏离正常轨迹的儿童,身体里正上演着阴阳失衡的无声战役。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早有明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儿童生长发育的奥秘,正藏在日常饮食的阴阳调和之中。守护稚子成长,中医智慧破解儿童肥胖与矮小的饮食密码。

1、“小胖墩”的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

在中医理论中,“小胖墩”常见中医辨证分型有:脾虚痰湿型、胃热湿阻型、肝郁气滞型、脾肾阳虚型。1.脾虚痰湿型的孩子表现为:体型虚胖松软,肌肉无力,易疲劳,面色偏黄,食欲亢进但易腹胀,大便黏腻不成形,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苔白腻。这类孩子建议多吃健脾利湿食物:山药、茯苓、薏米、冬瓜、白扁豆。忌食生冷甜腻:冰淇淋、奶油蛋糕、冷饮。推荐食疗方:茯苓薏米粥(茯苓15g+薏米30g+大米50g煮粥)。茶饮:陈皮山楂茶(陈皮3g+山楂5片+荷叶2g,煮水代茶饮)。2.胃热湿阻型表现为:食欲旺盛,喜食油腻、甜食,易口渴,口气重,大便干结或黏臭,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腻。建议多吃清热利湿食物:黄瓜、苦瓜、绿豆、芹菜、莲藕。忌辛辣油炸:烧烤、辣条、炸鸡。推荐食疗:绿豆冬瓜汤(绿豆50g+冬瓜200g,煮汤不加糖)。茶饮:荷叶决明子茶(干荷叶5g+决明子6g,沸水冲泡)。3.肝郁气滞型多表现为:肥胖伴随情绪烦躁、易怒或抑郁。胁肋胀痛,嗳气反酸,睡眠不安。舌质暗红、舌边有瘀点,苔薄白或微黄。这类孩子可以多吃理气食物:白萝卜、佛手瓜、玫瑰花、柑橘。忌食胀气食物:红薯、碳酸饮料。推荐食疗:萝卜丝鲫鱼汤(白萝卜切丝+鲫鱼炖汤)。茶饮:玫瑰陈皮(玫瑰花3朵+陈皮3g,泡水代茶饮)。4.脾肾阳虚型多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冰凉,精神萎靡,下肢浮肿,小便清长,夜尿多。舌质淡胖、舌苔白滑。建议多吃温补食物:核桃、板栗、羊肉(少量)、生姜。忌食寒凉:西瓜、螃蟹、绿茶。推荐食疗:芡实莲子粥(芡实15g+莲子10g+糯米50g煮粥)。

2、“小豆芽”的生长能量补给法则

营养膳食:助力骨骼生长的“黄金搭配”。(1)高钙组合:乳制品:每日300-500ml牛奶,搭配奶酪、低盐芝士片作为加餐。食补汤羹:鲫鱼豆腐汤(鲫鱼煎后煮汤,加嫩豆腐,补钙易吸收)。紫菜虾皮蛋花汤(紫菜+虾皮富含钙,快速出锅保留营养)。绿叶菜:荠菜、菠菜(焯水去草酸)、油菜,清炒或拌入蛋羹。(2)蛋白质+维生素D组合,早餐搭配:水煮蛋+全麦面包+猕猴桃(维生素C促胶原蛋白合成)。家常菜推荐:蒜香三文鱼(富含VD,煎烤时挤柠檬汁去腥)、彩椒炒牛肉(牛肉切薄片快炒,彩椒提供维生素C)。(3)健脾助消化食谱。小米南瓜粥(小米健脾,南瓜富含β-胡萝卜素),茯苓山药排骨汤(干茯苓10g+山药半根,炖煮1小时,促营养吸收)。

“小豆芽”多表现为脾胃虚弱型和肾精不足型。脾胃虚弱型常见食欲不振、生长缓慢、大便溏稀,这类孩子需要循序渐进地调补。可用四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各6g,炙甘草3g)配合小米山药粥,肾精不足型表现为发育迟缓、囟门迟闭,黑芝麻核桃糊(黑芝麻15g、核桃仁10g、粳米50g打糊饮用)是天然的生长助推剂。春季助长黄金期,推荐食用韭菜虾仁粥、香椿炒鸡蛋等应季膳食。切忌盲目使用鹿茸、人参等峻补之品,以免拔苗助长。

3、中医膳食养生通用法则

四季饮食当顺应天时:春季养肝多用绿色蔬菜,夏季清热多用苦瓜黄瓜,秋季润肺多用银耳百合,冬季温补多用板栗羊肉。食物搭配讲究阴阳平衡,如寒性的螃蟹必佐姜醋,燥热的羊肉需配白萝卜。推荐家庭常备健脾四君子粥(山药、莲子、芡实、茯苓各15g),既是早餐佳品,又是调理基础。针对挑食儿童,可将白术、鸡内金研粉掺入面粉制作卡通馒头。餐后摩腹(掌心贴肚脐顺时针揉动100次)能有效促进消化吸收。

儿童健康管理是场润物无声的持久战。当现代营养学遇见传统中医智慧,我们惊喜地发现:餐桌上寻常的粳米白菜,经过巧妙配伍,也能焕发调理体质的神奇功效。让孩子在四季轮回中顺应自然节律成长,用食疗代替药疗,以食养代替药补,这才是中华育儿智慧的真谛。

4、温馨提示

孩子不管矮小还是肥胖,均需结合体质辨证调理,若身高长期不达标、生长速度缓慢、饮食、睡眠不佳等,或体重持续增长或伴发代谢异常(如黑棘皮症、血糖升高),建议及时就医,配合中西医综合干预治疗。

(文/张辉果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儿科一病区)

(编辑/王伟琰 审核/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