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如同精密的“化学工厂”,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维持血糖稳定;还负责将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排出体外;同时,肝脏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脂肪,并储存糖原、维生素和矿物质,帮助我们摄取营养物质;它还参与免疫防御,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并合成凝血因子,促进止血。肝脏损伤会导致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和毒素积累,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养护好肝脏,让其发挥应有的功能,对我们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3.18第25个“全国爱肝日”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了解哪些行为易伤肝,哪些方法能护肝。
01、常见伤肝行为有哪些?
情绪压力
长期处于抑郁、焦虑及高压状态下,会使体内激素失衡,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导致身体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疾病的几率,还可能引发或加重肝脏炎症反应,如原本有慢性肝炎的患者,压力下病情可能会加重。
过量饮酒
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会损害肝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等结构,导致肝细胞坏死、炎症,长期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
熬夜劳累
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增加肝脏的代谢压力,肝脏的代谢、解毒和防御能力下降,导致毒素积累、脂肪代谢异常和免疫功能下降,增加脂肪肝、肝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滥用药物
一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结核药、部分降脂药等,具有肝毒性,不合理使用或过量使用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身体能量消耗减少,脂肪易在体内堆积,增加罹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风险,还会使血液循环减缓,影响肝脏的血液灌注和代谢。
02、从中医角度,让我们看看养肝护肝如何入手
调摄情志,肝气舒畅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怒则伤肝”,保持心情舒畅,调畅情志是养肝的关键。应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中,学会自我疏导,可通过听音乐、与朋友聊天、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舒缓情绪,使肝气舒畅。
饮食调养,戒酒护脏
日常均衡饮食,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原则,确保各类营养物质摄入均衡。中医认为绿色入肝,适当多吃绿色食物,如菠菜、西兰花、芹菜等,有养肝护肝作用。此外,应避免过度饮酒,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肝脏功能的正常发挥。
规律作息,睡眠护养
“人卧则血归于肝”,每晚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尽量在11点之前进入睡眠状态,拒绝熬夜。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证肝脏有足够的血液濡养,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同时,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相应,养生与四季相应,春季应早睡早起,以促进阳气的生发;冬季可适当早睡晚起,养藏体内阳气,适应自然规律,顺应季节睡眠,利于肝脏养生。
运动锻炼,气血和畅
适宜的运动项目可使身体气血通畅,促进肝脏的气血循环。运动时要根据自身状况控制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一般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60分钟,以身体不感觉疲乏为宜。可以选择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运动,其动作缓慢、柔和,能调节呼吸和意念,可以疏肝理气,和畅气血,舒缓压力,对肝脏健康大有裨益。
本草施方,脏腑安康
日常可用一些中药泡茶饮用,如枸杞、菊花、玫瑰花等。枸杞滋补肝肾,菊花清肝明目,玫瑰花疏肝解郁,长期饮用有一定疏肝养肝效果。如果不适症状较明显,如有情志抑郁,胸胁、少腹胀痛,经常叹息,女子乳房胀痛、痛经、月经失调等肝郁气滞表现时,可用柴胡、香附、郁金等疏肝理气药物;如有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等肝血不足者,可选用当归、白芍、熟地等养血补肝之品,但中药调理需在中医医师指导下应用。
点穴通络,肝脉通畅
按摩太冲穴:太冲穴为肝经原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5-10分钟,每天1-2次,可清肝泻火、疏肝理气。
拍打肝经:站立位或坐位,用双手沿着双腿内侧肝经循行部位轻轻拍打,左右腿各拍打3-5分钟,每天1-2次,能疏通肝经气血,增强肝脏功能。
以上养肝护肝小妙招您学会了吗?养肝护肝需从生活细节入手,并持之以恒,方能长久受益,收获健康。
(文/聂山文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消化诊疗中心)
(编辑/王伟琰 审核/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