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是我国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即呼吁全社会关注听力健康,通过科学的预防、早期的干预和科技的助力,来实现听力残疾的有效防控与康复,促进无障碍沟通环境的建设。下文从听力健康的重要性、听力受损的危害、防护措施及社会行动等几个方面展开科普。
一、 听力健康的重要性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听力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听力健康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老龄化人口加剧、环境噪音污染增加以及不良用耳习惯的普遍存在,听力损失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 听力受损的危害
听力损失不仅影响与人的交流能力,还可能引发其他多种问题。对于儿童,听力损失会严重影响语言学习和智力发育;对于青少年,听力受损则会影响学习及社交能力,甚至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对于老年人,耳聋会影响社交,导致被孤立、焦虑抑郁,甚至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
三、 如何保护听力
① 避免接触噪音: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如车间、KTV、演唱会等)会造成听力不可逆的损害。建议非必要应避免接触噪声,必要时噪声环境中佩戴防噪耳塞或耳罩。② 正确使用耳机:长时间、大音量使用耳机是导致听力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使用耳机时遵循“60-60”原则,(音量不超过60%、时长不超过60分钟)。③定期进行听力检测:听力损失往往是渐进性的,早期不易察觉。建议定期检查听力,特别是40岁以上及有耳毒性药物使用史、家族耳聋史或长期在噪音环境中的人群。④避免耳部感染:保持耳部干燥清洁,避免频繁挖耳,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或鼓膜而感染。⑤远离耳毒性药物,某些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可能对听力造成永久性损害,使用这些药物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孕妇及儿童尤其注意。⑥新生儿早期筛查与干预
四、 科技助力康复
对于已经出现听力损失的人群,及时的干预和听力康复至关重要。现代科技提供了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多种助听设备,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部分听力。此外,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如语音转文字软件、助听设备、智能降噪耳机等创新产品等)正逐步消除听障人群的沟通壁垒,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五、 社会共治
听力健康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责任。需个人、家庭与社会共同努力。从科学用耳习惯的养成,到科技康复手段的普及,再到无障碍环境的完善及康复保障: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范围,推动助听设备纳入医保,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不仅是今年的主题,更应成为长期践行的目标。让我们共同行动,让每一份声音都被听见,每一次沟通都无阻碍。(文/王慧敏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
(编辑/王伟琰 审核/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