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中医教你四招调理宝宝脾胃,助力生长发育

春雷乍响,万物萌动,天地间的生发之气如潮水般涌动。在中医眼中,春季不仅是草木抽枝的时节,更是儿童“拔节生长”的黄金期。《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时人体阳气升发,肝气舒展,气血如溪流汇川,滋养筋骨百骸。顺应自然之道,以中医智慧为引,科学助力孩子抓住这短暂而珍贵的生长良机,让春天的生机,真正化作成长的动力。

1.可以通过针刺“四缝穴”来调节

“四缝穴”位于除拇指外的4根手指上,靠近手掌的手指关节横纹中央。这类患儿针刺后,一般会有白脓水或黄脓水油脂类的液体流出,或者血色并非鲜红而是暗红色,这说明积食已经很长时间了。每周针刺一次,连续针刺四次即可。一般针刺一次后,小孩气血明显改善,胃口也变好了。

2.“捏积”

捏积前先提捏背部肌肉,激活背部穴位,然后从下往上捏十遍,再使用“捏三提一”的方法。“捏三提一”的具体做法是:双手同时捏起脊背两边的皮肉,从下往上,沿着一个方向捏。每捏三下,就要使劲往上提一下。

3.艾灸身柱穴

身柱穴,也被日本医学界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艾灸身柱一个月,大多数孩子食欲和体重都有明显好转。《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身柱穴位于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一般用雀啄灸,是指将艾条燃着端对准穴区一起一落的进行灸治,施灸动作类似麻雀啄食,每日8-10分钟。

内热大体质可选用刮痧或其他疗法。

4.小米山药粥

材料:山药40克,小米50克。

做法:①、将山药洗净捣碎或切片,待用。

②、将山药、小米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清水,用大火先煮沸,转小火煮约半个小时,至粥稠软烂即可。

此外,饮食、运动、睡眠、情绪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营养:补对关键营养素

优质蛋白质:鸡蛋、牛奶、鱼类、豆类等,促进肌肉和骨骼生长。

钙与维生素D:牛奶、奶酪、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是钙的主要来源;每天晒太阳10-15分钟可补充维生素D。

锌与维生素A:牡蛎、坚果、胡萝卜等食物有助于细胞分裂和骨骼发育。

注:避免盲目补钙,过量可能引发便秘或结石。均衡饮食比单一补充更有效。

2.运动:纵向运动激活生长潜力

跳跃类运动:跳绳、篮球、羽毛球等。

拉伸运动:引体向上、游泳、瑜伽等。

建议频率:每天30-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具体体质因人而异。

3.睡眠:抓住生长激素分泌高峰

生长激素在夜间10点至凌晨2点分泌最旺盛,建议孩子晚上9点前入睡,保证8-10小时睡眠。睡前避免过度兴奋或使用电子设备,营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

4.情绪:压力是生长的隐形杀手

长期焦虑、紧张会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家长需关注孩子心理状态,通过亲子互动、户外活动减轻压力。

中医认为“肝气郁结”影响气血运行,春季可适当饮用玫瑰花茶、按摩太冲穴疏肝解郁。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医助长之道,贵在“顺应天时,调和气血”,而非强求速成。正如一株幼苗的生长,既需阳光雨露的滋养,也需耐心等待破土的力量。愿每位家长以平和之心,借中医智慧为孩子培元固本,疏肝健脾,让生命的枝桠在春日里自然舒展,岁岁向阳,步步登高。(文/任晓飞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


(编辑/王伟琰 审核/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