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科学预防流感,守护健康生活

近期,知名艺人因流感并发肺炎,不幸离世。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令人惋惜,再次提醒我们流感并非普通感冒,它传染性强、危害大,不容小觑。

许多人以为流感只是普通感冒,只是重一些,但实际上,流感的危害远超普通感冒。流感起病急,症状重,病程长,传播快,传染性强,并发症多(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今年流感仍以甲型流感为主,以甲型H1N1居多,该病毒并不是新病毒。本次流感主要发病特征:高热持续不退或反复高热,常伴随有咳嗽,头痛、咽痛、周身肌肉酸痛、畏寒和疲劳、乏力,精神不振,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我们必须认识到流感的严重性,并采取科学手段加以防范,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收下这份科学预防流感指南:

1、接种疫苗,构筑免疫屏障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和重症发生率。建议每年接种一次,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疫苗接种后约2周产生抗体,建议在流感高发季节前完成接种。

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阻断病毒传播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尤其是咳嗽、打喷嚏、接触公共物品后。

戴口罩:在流感高发季节、人群密集场所或接触流感患者时,建议佩戴口罩。

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患者,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

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3、增强自身免疫力,抵御病毒侵袭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多吃新鲜蔬果、优质蛋白质,增强抵抗力。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保持良好作息。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4、出现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流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肌肉酸痛等。出现以上症状,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就医越早越好!在流感症状出现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收到最佳效果。流感治疗开始的越早,越能缩短病程,减轻流感病情严重程度,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传播机会。

5、中医预防流感,未病先防

中医强调“未病先防”,通过中药代茶饮、艾灸等方法,可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流感的发生。在医生指导下,可根据体质选择预防流感常用中药:

体健者:板蓝根、金银花、黄芩、山楂、生甘草等;

体弱者:山药、枸杞、防风、麦冬、陈皮、炙甘草等;

平素嗜酒者:葛根、薏苡仁、厚朴、黄芩、生甘草等;

儿童常用:藿香、苏叶、生山楂、鸡内金等。

中医治疗流感有优势:

在防治流感方面,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展现出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中医秉持“整体观念”,把人体当作一个有机整体,同时考虑季节、环境等因素,在治疗流感时,不是仅针对症状,而是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体质等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药能够快速缓解症状,退热优势突出,具有快、稳、持久的特点。能通过清热泄肺、解毒散瘀等方式,使患者体温平稳下降并维持正常,减轻发热带来的不适。

中医治疗流感能有效减少后遗症,对于流感伴随的咽喉疼痛、全身疼痛等症状,中医可针对风寒、风热等不同证候进行治疗,有效缓解疼痛。并且在流感治疗过程中,早期使用中药干预能减少感冒后咳嗽、心慌、气短等后遗症状的出现。

中医治疗流感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中药大多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等,与西药相比,副作用小。在合理用药的情况下,不会对肝肾功能等造成严重损害,尤其适合儿童、老年人以及肝肾功能不佳的患者。

预防流感,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科学预防,守护健康!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肺病科)

(编辑/王伟琰 审核/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