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正月食鱼,中医护喉

中国人常言,不出正月都是年。在正月十五的团圆宴上,总少不了一尾鲜鱼,寓意“年年有余”。然而,鱼刺卡喉的意外可能会让佳节蒙上阴影。儿童因咀嚼能力不足、注意力分散和咽喉敏感度低,容易发生此类意外;老年人则因咽喉功能退化、牙齿缺失和感知能力下降,面临更高风险。因此,了解分龄食鱼的方法尤为重要,有助于降低鱼刺卡喉的概率。倘若不幸发生意外,掌握一些急救妙招与调理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分龄食鱼:

选对鱼,补对人,防卡喉

儿童:健脾助长,优选“无刺鱼”。可食用鳕鱼、鲈鱼(去骨后制成鱼丸/鱼泥)。《本草纲目》记载,鳕鱼“甘温无毒,补虚劳”,搭配山药泥蒸煮,可健脾益气;鲈鱼“益脾胃,补肝肾”,适合体弱挑食的儿童。

成人:祛湿强体,巧用“药膳鱼”。宜食用鲫鱼豆腐汤,可健脾利湿,缓解春困;赤小豆鲤鱼汤有利水消肿之效,适合久坐水肿者。湿热体质者(舌苔黄腻)应慎食泥鳅、黄鳝;阴虚火旺者(易口干)可搭配冬瓜炖鱼,滋阴降火。

老人:补肝肾,慢食“软烂鱼”。可食用鳜鱼红枣汤,气血双补;鲈鱼粥有补肝肾明目之效,适合眼花腰酸长者。烹饪时宜用文火慢炖至骨酥肉烂,或用醋软化鱼刺,减少卡喉风险。

防刺四要诀:

中医护喉智慧

1.食鱼不语,神定气闲:明代医家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警示“食间多言,鱼骨哽喉”。“食鱼不语”有助于专注咀嚼,减少误吞鱼刺的概率。

2.挑刺技巧:用镊子顺鱼肉纹理剔除小刺,以防被扎;鱼腹处刺少肉嫩,应优先给老人、儿童食用。

3.饮茶护咽:餐前喝陈皮蜂蜜水,陈皮理气,蜂蜜润喉,可增强咽喉敏感度,防止不慎吞咽鱼刺。

4.忌“以饭压刺”:《急救广生集》中警示“强吞干饭,刺入愈深”,强行吞咽可能导致鱼刺刺入更深,甚至引发食道出血。鱼刺卡喉:

急救妙招

1.辨位缓痛:鱼刺卡喉后应立刻停止进食,浅表刺痛(可尝试自救)者,可用镜子观察喉部,若见鱼刺用镊子轻夹去除。

2.中医应急法:对于鱼刺卡喉导致咽喉痉挛的患者,可用力按压“合谷穴”(虎口处)1分钟左右,能够缓解痉挛,辅助咳出浅刺。

3.医院处理:深部剧痛、呼吸困难者应立即就医,耳鼻喉科医生会使用喉镜精准取刺,切勿拖延。

刺后调理:

食疗养喉

取刺后24小时是关键期,饮食上忌烫、辣、醋(刺激伤口);不宜食用糯米、年糕(黏附创面)等黏性食物。患者可食用葛根粉藕羹,其具有清热生肌,修复黏膜之效。愈后调理可使用玄参、麦冬、桔梗煮水代茶饮用,养阴利咽。

正月十五的鱼,承载着团圆与祝福。请大家正确食鱼、科学护喉,让美味与健康兼得!

(文/田水静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


(编辑/王伟琰 审核/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