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烟花爆竹的燃放声此起彼伏,然而在这欢乐的氛围中却潜藏着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爆震性耳聋。在此,为大家科普一下爆震性耳聋。
一、什么是爆震性耳聋
爆震性耳聋,又名间断脉冲噪音损伤,是指由于枪炮射击、炸弹及其他爆炸物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波引起中耳、内耳损伤,导致听力下降。这种损伤通常是急性的,可在瞬间发生,且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甚至全聋。
二、爆震性耳聋都有什么表现
1、听力下降
患者在爆震后会立即出现听力下降,表现为短暂或持久的听力损失。听力损失的程度依赖于受影响的内耳结构的具体损害程度。在听力图上,气导听阈和骨导听阈均可能下降。
2、耳鸣
耳鸣是爆震性耳聋的常见伴随症状,通常为持续的高频声音,可能出现在耳聋侧或双侧耳朵。
3、耳痛
耳痛通常与中耳结构,如鼓膜穿孔或鼓室黏膜撕裂等损伤有关。这类损伤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自我修复,但有时需要医学干预以促进愈合或进行必要的手术修复。
4、其他症状
强烈的爆震还可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甚至昏迷、休克等症状。
三、怀疑爆震性耳聋,做哪些检查呢
1、耳镜检查
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出血、穿孔或破裂。这是初步诊断爆震性耳聋的重要手段之一。
2、听力测试
听力测试包括纯音听阈测试和言语识别测试,可以评估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在爆震性耳聋中,通常表现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3、前庭功能测试
前庭功能测试可以评估前庭系统的功能,帮助诊断眩晕等症状。
4、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行颞骨CT和颅脑MRI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并发症。
四、爆震性耳聋的治疗
爆震性耳聋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药物治疗
(1)抗氧化药物:抗氧化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2,4-二磺酰基α-苯基叔丁基亚硝酮(HPN-07)被用于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保护耳蜗毛细胞和神经细胞。这些药物可以减轻听觉脑干反应阈值的升高和耳蜗内外毛细胞的损失。
(2)糖皮质激素:用于减轻炎症和水肿,改善内耳微循环。
(3)其他药物:如抗炎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可能对减轻损伤和促进恢复有帮助。
2、手术治疗
(1)鼓膜修复术(鼓室成形术):用于修复鼓膜穿孔或重建听骨链。然而,爆震性鼓膜穿孔的修复成功率低于其他常见的损伤机制。
(2)内耳手术:如果存在内耳窗膜破裂或迷路瘘管,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3、听力康复
(1)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对于永久性听力损失患者,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可以改善听力。
(2)听力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适应听力损失,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4、其他治疗
(1)高压氧治疗:作为一种替代疗法,可能有助于改善内耳血流和组织氧合。
(2)症状管理:对于伴随的耳鸣、头晕等症状,可采用耳鸣管理技术和前庭康复训练。
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尽早开始治疗可以降低永久性损伤的风险。
五、如何预防爆震性耳聋
1、远离鞭炮
在各类节日、婚庆期间尽量少放鞭炮,如果非得放的话,也要及时做好预防措施。在放爆竹的时候,要选择干燥、平整的地方,并且要保持距离,至少在10米开外。如果响声很大的话,可以用双手或着棉花塞住耳朵。
2、做好防护
利用防护耳塞和头盔等防护设备,可有效降低噪音对耳朵的伤害。在观看烟花爆竹表演时,也应尽量保持安全距离,并做好耳部防护。
六、温馨提醒
如果在燃放烟花爆竹后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听力损伤越早治疗,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切勿拖延时间,以免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害。
春节是团圆的时刻,希望大家在享受节日氛围的同时,也能保护好自己的听力,远离爆震性耳聋的威胁,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节!。(文/王慧敏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