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如何正确认识、预防、护理化疗药物外渗问题

    “护士你看看,就输个液体,这手怎么成这个样子了?还疼得不得了!”在临床工作中会有肿瘤患者和护理同仁遇到这种问题。既然遇到问题,那作为护理人员的我们需要如何去处理呢?如果是患者及家属遇到此类问题,大家又要注意一些什么呢?那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共同学习一下化疗药物外渗后的注意事项吧!

一、化疗药物外渗的定义和原因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药物渗漏至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可引起组织炎症、糜烂、溃疡等严重后果,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组织坏死、功能受损,形成永久性损伤。常见原因包括血管选择不当、患者活动导致针头移位、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注速度过快等。

二、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原则和步骤

护理原则:预防为主,及早发现并处理,减少药物对组织的损害。

如果临床上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护理步骤:

1、立即停止药物输注;

2、保留针头,连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渗出的药液;

3、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局部冲洗,以稀释和清除残留药物;

4、根据药物性质和渗出情况,选择合适的外敷药物、冷湿敷或者干热敷;

5、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6、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的情况,记录变化。

三、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

1、应根据化疗药物性质、化疗方案、患者血管条件等选择血管通路及工具;

2、我们应选择弹性好、管径较粗的血管进行穿刺;

3、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

4、合理安排药物输注顺序,避免刺激性药物连续输注;

5、使用输液泵或微量泵控制输注速度;

注意事项:

1、护理人员输注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患者反应和穿刺部位情况;

2、叮嘱患者避免在输注过程中过度活动穿刺肢体;

3、应告知患者输液局部出现疼痛、发红、肿胀、烧灼感,输液不畅等异常情况时报告医护人员;

4、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时,应及时处理、记录、上报。

四、化疗药物外渗的监测和评估方法

监测方法:定期检查穿刺部位,观察有无红肿、疼痛、渗液等情况;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如有无疼痛、麻木、烧灼感等。

评估方法: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量和时间评估组织损伤的程度;观察外渗部位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

五、化疗药物外渗的紧急处理措施和后续治疗计划

紧急处理措施:立即停止药物输注并拔出针头;使用解毒剂(如透明质酸酶)进行局部封闭,减轻药物对组织的损害;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拮抗剂进行外敷或冲洗;化疗药物外渗发生24~48h内,宜给予干冷敷或冰敷,每次15~20min ,每天≥4次;奥沙利铂、植物类化疗药物外渗可给予干热敷,成人温度不宜超过50~60℃,患儿温度不宜超过42℃。

后续治疗计划:抬高患肢并制动,减少活动以促进组织修复,若局部肿胀明显,可给予50%硫酸镁、如意金黄散等湿敷;局部使用抗炎、消肿药物促进炎症消退和水肿吸收;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评估药物对全身的影响;根据恢复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看到这里您对化疗药物出现外渗的情况就不再恐惧和惊慌了,长时间的化疗治疗我们不仅仅依赖医生和护士,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保护和后期恢复保养过程,只有自己对自己负责任了才能更好的战胜癌症。

重要提示:化疗药物外渗后的整个护理过程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外渗发生时间部位、范围、局部皮肤情况、输液工具、外渗药物名称、浓度和剂量、处理措施。故而才能更好的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护理。(文/张慧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肿瘤内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