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是第10个“全国心力衰竭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心出发、向心而行”。 今天,聊一聊心衰的“预警信号”及日常养护。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已成为我国当前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心衰患病率大概为1.3%,约有1370万人;住院心衰患者的病死率也很高,大约为4.1%。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对心衰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均较低。希望大家了解心衰知识,保护心脏健康。
心衰是指由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疲劳、乏力和呼吸困难(活动耐量下降),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其病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造成心肌损害的疾病,长期吸烟、酗酒,以及某些药物也会损伤心肌;另一类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的疾病,也可引发心衰。
心衰急性发作最大的特点是“快、重、急”,急性发作的“预警信号”有:
患者由于突发心梗、血压急剧增高、快速心律失常、液体负荷加重、感染等因素,短时间内出现:
疲劳、乏力、活动耐量下降,咳嗽咳痰;
劳累或平卧后气短、呼吸困难、心率加快;
体重增加、下肢水肿;腹胀、食欲下降等。
而部分患者既往患有心衰,经治疗后病情平稳,但也有可能因为上述因素的发生或未规律服药再次出现急性心衰相关症状体征,称为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千万别扛着,必须马上送医。此外,若患者有基础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或者扩心病等,要特别关注并监测上述临床征象,监测血压、心率,及时复诊和调整用药,减少或防止患者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
为减少疾病发作,心衰患者日常应该注意:
1.心情愉快:建议患者在与心衰“共处”时,保持良好稳定的心态,快乐生活,以免因情绪激动诱发心衰加重。
2.量入为出:由于心衰疾病的特殊性,患者日常需要控制液体的摄入量,包括汤、茶、粥、奶、饮料、水等液体,以及水分较多的水果。不宜饮用浓茶咖啡,以免诱发心律失常。
3.营养均衡:对于心衰患者来说,饮食最重要的是营养均衡。选用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适当摄入蛋白质,如鱼肉、瘦肉等;每餐七八成饱,饮食少油少盐。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听信某些“包治百病”的饮食谣言,以免适得其反。
4.运动适量:由于心衰患者很难承受高强度的运动,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运动量和时间,不要参加竞技类运动,否则会加重心脏负荷,增加不良事件的风险。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都是不错的选择。
5.监测体重:体重增加是反映体液潴留的可靠指标,因此在院外接受治疗的患者应注意观察体重变化。建议患者每天晨起排尿后测量体重,若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如每周增加2-3公斤,无论有无不适症状,均应及时就诊。
6.坚持服药:很多研究都证实,科学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衰症状,延长生存期,心衰患者需服用的药物较多,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ARN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SGLT-2抑制剂等,并且服用的时间段不同,很容易漏服错服,患者需特别注意遵医嘱规律服药。
总之,如有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等基础心脏病,应积极治疗并规律服药,避免或延缓向心衰方向进展;心衰患者应特别注意饮水量,保持心情愉悦,规律用药,适当活动,避免受凉、劳累、饱餐、情绪激动等诱因导致心衰加重,如有短期内体重增加,或出现咳嗽、气短、呼吸困难、乏力、腹胀、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文/王晓蕊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心病科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