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作为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开始,是很重要的养生节点。此时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开始休养、收藏状态。《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论》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孝经纬》曰“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 。从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来看亦是如此,冬季草木凋零、冰冻虫伏,确是万物闭藏的季节。可见立冬后阳气潜藏,阴气日盛。此时养生重点在“藏”,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和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
据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肺病科主任孟泳介绍,立冬之后应顺应自然界的闭藏规律,万物活动趋向休止,都在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蓄积力量。因此,立冬养生应该顺应这一自然规律,可通过合理的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调养,将身体的能量和精气储存起来,就如同大自然在冬季将万物的生机潜藏起来一样。到了春季,阳气升发,这些储存的能量和精气便会为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各项生理功能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能够充满活力地迎接新的一年。
养肾为要护阳气
由于天气逐渐寒冷,人体的阳气开始逐渐收敛,阴气逐渐充盈。肾阴为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肾阳则是活动的基本动力。冬季摄生的重点是调摄肾之阴阳,慎防房事,保护住精血。因此,立冬时期的养生重点是养肾,保护阳气,增强体质,预防和抵御寒冷带来的疾病。此时,可适当增加温热性食物的摄入,如羊肉、牛肉、鸡肉等。这些肉类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帮助抵御严寒。黑色食物入肾经,可多吃一些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等。黑芝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的作用。还可多吃白木耳、花生、白果、山药、胡桃仁等,能健脾润肺、养血润肤、缓解干燥。
起居护 养情志
入冬后昼短夜长,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晚起。早睡可以养阳气,晚起可以固阴精。一般来说,晚上最好在10点之前上床睡觉,早上可以在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调养,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要早睡晚起。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脚部这些容易受寒的部位,出门可戴帽子、围巾、穿厚袜子。室内温度也要适宜,保持空气流通。
中医强调情志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天气渐寒,户外活动减少,人们易产生孤独、抑郁等情绪。应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过激,以维护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还可通过听音乐、看书、画画等方式调节情绪,缓解压力。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立冬后,人体阳气较弱,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会进一步消耗阳气,导致身体不适。
养生误区要规避
人体为了适应寒冷,也相应地采取了一定的防御和保护措施,可是单凭经验和感觉,有时不但起不了作用反而会步入误区,出现不少有碍健康的生活习惯,而这些却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正确的:
戴口罩保暖:很多人为御寒很多人戴上了口罩,其实这样做并不科学,因为人的鼻腔及整个呼吸道均覆盖有许多黏膜,黏膜下又有微血管。当鼻子吸进冷空气,经过弯弯曲曲的管道进入肺部时,已接近体温。戴口罩后会导致长时间呼吸不到新鲜冷空气,会使鼻腔黏膜自身抵抗能力下降。
闭门窗睡觉 :睡觉时紧闭门窗,这样做的确会减少空气对流,使室内温度上升,但由此带来的空气不流通危害更大。常时间关闭门窗,居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就会被大量消耗,而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却增高了很多。在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内,带有病菌、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空气又不新鲜,人就会觉得头晕脑胀,郁闷不适,甚至感染呼吸道传染病。
频繁吃火锅:一到冬季,火锅业立刻红火了起来,因为大多数人都觉得吃火锅可以祛寒增暖。然而冬季气候偏于干燥,火锅调料又偏于温热。燥热能损耗人之气血,灼伤人之津液。如有口干舌燥、自汗盗汗、动辄气促、手足心易热、舌质红或偏红、大便干结等属中医气阴两虚者,应少食或不食火锅。
饮酒御寒:饮用白酒来抵御寒气,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饮酒之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人体有一种热烘烘的感觉。然而这是非常短暂的,由于皮肤血管扩张和血流量增加,通过皮肤散去的热量也大大增加,非但不能保温,反而会引起体温下降。所以,饮酒并不能真正御寒,并且由于酒精耗费了体内热量,因而减弱或丧失了对外的防御能力,病毒和细菌也极有可能乘虚而入,如不采取保护措施,就更容易引起感冒或造成其他疾病。
起早冬练:一些习惯于冬练的人们常常在太阳还没出来时就外出锻炼身体,认为一天之际在于晨,早锻炼更有利于身体健康。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必须适应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阳光”,唯有如此才能防病延年,健康长寿。不仅如此,因为气温低,对呼吸道及心血管的刺激很大,容易诱发气管和血管的痉挛,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晨炼最好在太阳出来气温升高后为宜。
最后,推荐几款食疗营养药膳,可帮助人体适应冬季的气候变化,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红枣桂圆莲子粥:红枣10颗、桂圆10颗、莲子20克、大米100克。
将莲子去心,红枣去核,桂圆去皮去核。将大米洗净,与红枣、桂圆、莲子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粥稠即可。
这款粥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作用,适合冬季养生食用,可改善睡眠质量,增强体力。
黑芝麻粥: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将黑芝麻炒熟研末,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同煮,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成粥。有补益肝肾、滋养五脏的功效。
大枣板栗炒羊肉:羊肉200克,大枣100克,板栗100克,葱末少许,盐一小勺,白糖、番茄酱各大半勺,2小勺醋。将大枣去核与板栗肉一起焯水备用。羊肉洗净切块,蘸上淀粉炸熟后捞出。锅内放油烧热,放入羊肉块、大枣、板栗翻炒再加入上述调味料即可。有健脾补血,补肾强筋之功效(以上药膳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文/戴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