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忍一忍就好了,或者觉得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病治好,疼痛就会消失。但实际上,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严重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生活质量。
为了提醒人们关注疼痛问题,国际疼痛学会从2004年起,将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设立为“世界镇痛日”。
疼痛的定义
2020年7月16日,国际疼痛学会发布了对“疼痛”定义的修改。新版疼痛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
疼痛的分类
按持续时间分:有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的区别。
按性质分:有胀痛、刺痛、灼痛、串痛、酸痛、困痛、隐痛、钝痛、绞痛、牵扯痛、跳痛等区别。
按病理生理学分:有躯体性疼痛、内脏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的区别。
按部位分:有头疼、肢体痛、关节痛等的区别。
VAS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是疼痛科常用的一种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的量表,帮助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及时给出治疗方案。
用标有0-10分的刻度尺量化疼痛度,无痛(0分),轻度疼痛(≤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疼痛的常见原因
1、疾病因素
炎症、癌症、脏器结构破坏等病变导致的疼痛;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头面部三叉神经等出现的神经痛;创伤、骨折等出现的骨痛。
2、生活方式
长时间久坐低头、跷二郎腿、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身体出现立线不正,肌肉紧张而出现疼痛。
3、精神心理因素
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也会增加身体对疼痛的感知,出现疼痛超敏现象。
疼痛的治疗
针对疼痛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介入治疗三大类。其中除了常规的消炎镇痛治疗,我们还有中药辨证治疗,特色的中医理疗,如中药塌渍、针灸、正骨、拔罐刮痧等疗法。
疼痛的自我管理与预防
出现疼痛不是忍忍就过去了,我们要明确发生疼痛的根本原因,及时给予对症治疗。除了治疗,预防疼痛的发生也很重要,中医讲“未病防治,既病防变”,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要会心理调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紧张,定期进行体检,才能远离疼痛的困扰。(文/杨彬 李婧怡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