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它相当于人体的代谢工厂,不仅参与多种营养物质的的分解、转化和合成,酒精、药物、尼古丁、机体代谢废物的无毒化处理,堪称人体最佳“劳模”。
肝脏不仅功能强大,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在它受到损伤时,会先进行自我修复。只要肝脏还有约30%的正常功能,就可以满足人体的日常所需,因此肝脏早期损害,没有明显感觉;另外,由于肝脏内部没有痛觉神经分布,它对各种伤害都会默默承受,因此,很多人称它是一个“沉默器官”。
病毒来袭时,默默疗伤;酒精来袭时,默默消化;药物来袭时,默默解毒……直到有一天肝细胞不能完全自我再生修复,它会选择纤维细胞修复,纤维细胞修复多了就转化为“肝硬化”,肝硬化后继续累积伤害,肝细胞为生存选择“黑化”——癌变。在肝脏发生癌变早期,同样感受不到疼痛,很多患者感到不适的时候都已到了中晚期。
因此,对于“沉默的肝脏”,我们尽量避免伤害它才是最佳的防护办法。即使肝脏已经受到损害无法逆转,那么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是改善预后的最关键环节。尤其是肝癌高危人群,更应时刻警惕肝脏健康做到早期筛查为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那么对于保护肝脏,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1. 要做到健康饮食。黄曲霉毒素是一类致癌物,且日常生活中很常见,黄曲霉毒素B1主要存在于发霉的食物或者物体上。不要因为节俭,去食用发霉的面包或馒头;其次还要注意:(1)变质的粮食:如大米、大豆、玉米、花生等。尤其是煮熟的米饭、鲜玉米等,放置过久更容易发霉,产生黄曲霉毒素B1。(2)劣质食用油和酱:很多小作坊制成的花生油、玉米油,没有严格的卫生条件和去除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或者不慎将发霉的花生、玉米榨成油,就容易存在黄曲霉毒素污染;长时间放置的黄豆酱、芝麻酱也存在污染风险,开封后应尽快食用或妥善保存。此外,变质的干果,久泡的木耳,未洗净的筷子、砧板等都是黄曲霉菌生长的温床。其次,避免食用长期腌制食物和隔夜饭菜。这些都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且容易被细菌毒素污染,对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2.避免酗酒
酗酒可诱发多种癌症,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所以酗酒的人比其他人患肝癌的风险高。有研究报道,在肝癌患者当中,约15%与饮酒有关。因此,日常生活中要适度饮酒,尽量不饮酒。
3.杜绝长期熬夜
肝脏主要在夜间休息,如果长期熬夜,肝脏得不到休息就会影响它修复、解毒、代谢等功能。再加上长期熬夜会降低免疫力,久而久之就会增加患癌风险。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作息合理,才能张弛有度。
4.避免肥胖
当前物质丰富,很多人偏好高油高脂饮食,再加上运动量少很容易使人体摄入的热量过剩,这些过剩的热量都会形成脂肪堆积在体内,引起肥胖。肥胖者大多伴有脂肪肝,会带来一系列的代谢问题,损害肝脏。所以,日常要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保持合理体重。
5.接种乙肝疫苗
在我国,慢性乙肝是导致肝癌最常见的原因。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手段,建议健康人群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关注抗体滴度,当抗体减弱消失前,及时补种乙肝疫苗。
对于一般人群,做到以上部分就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肝脏。然而,对于慢性肝病患者,除了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肝脏以外,还要进行规范的肝癌早期筛查手段,然后采用相应的处理办法。(作者:杨恒 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