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乍一听有些陌生的名词,它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其病程长,咳嗽症状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故得名 “百日咳”。《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
自1978年百日咳疫苗被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百日咳发病率大幅度降低。但是近年,部分疫苗高覆盖率的发达国家报道“百日咳再现”。我国2024年2月共报告百日咳17105例,比去年12月多了7979例,是2023年同期(538例)的近32倍。青少年和成人百日咳患者症状不典型容易隐匿,民众有必要了解本病并重视预防。
百日咳的病原与传播途径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它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在潜伏期至发病后的一段时间内均具有传染性,潜伏期末到病后卡他期 2~3 周内传染性最强。因此,预防百日咳,避免接触感染源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同样重要。
百日咳的临床表现
百日咳的病程可分为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
1. 在卡他期,患者可能出现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如打喷嚏、鼻塞流涕、流泪、咽痛、阵发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无发热,或初期一过性发热。该期排菌量达高峰,具有极强传染性。
2. 随着病情的发展,进入痉咳期,患者会出现明显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反复多次,直至咳出黏痰,昼轻夜重,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影响睡眠。痉咳次数随病情发展而增多。常在咳嗽后出现呕吐,可致舌系带渍疡,面部、眼睑浮肿,眼结膜出血,鼻衄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发绀甚至窒息。
3. 恢复期,咳嗽症状逐渐减轻,痉咳逐渐缓解,咳嗽强度减弱,发作次数减少,鸡鸣样吼声逐渐消失,阵发性痉咳症状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直至完全消失。
百日咳的预防
预防百日咳最基础的方法是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已经普及了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制剂疫苗(百白破疫苗),婴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接种,可降低感染风险。百日咳疑似病例或者临床诊断病例应尽可能进行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百日咳的防治效果,有效隔离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方式。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等,也是预防百日咳的重要手段。
百日咳的治疗
对于已经感染百日咳的患者,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抗生素疗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中药在治疗百日咳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安全有效副作用少,但不同患者需要辨证施治。同时,患者还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和烟雾等刺激因素,以减轻咳嗽症状。
百日咳的并发症与危害
百日咳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治愈,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或病情严重,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炎、脑病、气胸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特别是对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百日咳的危害更为严重。因此,一旦出现百日咳症状,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百日咳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虽然病程较长,但只要我们了解其病原、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并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就能有效控制和治愈这一疾病。(文/田春贤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