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加上气候干燥,是各种传染病高发季节,流感、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秋季腹泻等传染病的儿童患者明显增多。这些传染病的症状是怎样的?哪些人是易感人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这些传染性疾病呢?
1.流感
流感又称为流行性感冒,它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播性疾病。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
病症: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有的甚至几小时。主要是突发高热,在高热的同时可以有明显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
易感人群:流感易感人群包括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
预防建议: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经常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
2.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特征为发热和咽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等。
病症:潜伏期3-10天。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1-2周)。
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
预防建议:平时多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口腔卫生,少去人多的地方,要勤洗手,在公共场所尽量戴口罩避免与患病幼儿直接接触。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夏秋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病症:潜伏期一般3-7天左右,最长不超过两周。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有的孩子甚至持续出现高热。同时,会伴有皮疹,皮疹是有一定的特征性的,可以表现为手心、脚心、肛门周围的皮肤,甚至关节等部位的红色皮疹、斑丘疹,甚至皮疹上面形成小的水泡,看孩子咽部的时候会发现在咽峡部也会看到红色的皮疹或者是水泡,这是普通的手足口病的特点。
易感人群: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婴幼儿。
预防建议: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要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家长平时还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4.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主要症状为水样便,次数频繁,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
病症:潜伏期一般为1-3天。起病急,早期表现有发热、感冒等症状,且发热持续时间较短;频繁呕吐,呕吐稍有缓解后快速出现腹泻;大便呈黄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改变,且无臭味;容易累及其它系统,如神经系统,可造成抽搐。
易感人群: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预防建议: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瓜果蔬菜要洗净,避免饮用未经煮沸的水。孩子的餐具、玩具等应定期消毒,避免病从口入。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的免疫成分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腹泻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5.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病症: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主要症状是皮肤及黏膜上分批出现小红丘疹、疱疹而后结痂,脱痂后大都不留疤痕。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主要见于儿童,以2-6岁为高峰,20岁以后发病者<2%。
预防建议: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共用毛巾。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接种水痘疫苗。水痘患者应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有接触史的易感儿童应密切观察3周。
6.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秋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病症: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是2-4周,主要症状是发热,两侧或一侧腮腺肿大、疼痛。
易感人群:多见于5-15岁儿童。
预防建议:房间开窗通风很重要。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且病程至少达9天后才能上学。接触过腮腺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3周。
综上所述,秋季儿童预防传染病需要从个人卫生习惯、饮食安全与营养、生活习惯与环境、疾病预防与接种以及增强抵抗力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综合施策,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感染传染病的风险,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文/范慧慧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