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全球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良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症状表现多样,药物治疗缺乏特异性且疾病易进展。近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BPH 患者的临床发病率及疾病进展数量逐年升高。
超声检查是老年BPH的首选检查方法,应用超声检查, 可以清晰地了解前列腺形态、体积、结构、有无相关并发症等,可大大提高BPH疾病发生及临床进展的检出率,进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超声检查前患者准备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痛、操作简便、诊断高效等诸多优势,是老年BPH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相应注意事项主要包括:①老年BPH 超声检查不需要空腹,可以在检查前正常饮食;②检查前列腺时需保持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建议在检查前先喝500 ml左右的纯净水,在检查时保持膀胱内存有一定量的尿液,但无需太多,有憋尿需排尿的感觉即可;③对于需测量残余尿的患者,排尿后应立即返回彩超室检测残余尿量;④对于存在尿潴留、上尿路积水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返回泌尿外科诊室进行及时处理。
老年BPH临床诊断及疾病进展的超声检查指标
前列腺的体积一直被用作临床BPH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最广泛接受的计算前列腺体积的方法是椭球体积计算公式即 V=0.523×左右径(W)×上下径(L)×前后径(D),而前列腺并非规则的椭球体,所以计算出来的体积必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误差并不大,可以为临床接受。
我国成年人正常前列腺各径线参考数值(因个人体型而存在差异,仅供参考):左右径(W)4.45 ± 0.47cm,上下径(L)3.00 ± 0.44cm,前后径(D)2.30 ± 0.34cm,体积21.1 ± 5.9 ml,前列腺体积大于该体积者,可诊断为BPH。
BPH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下尿路症状,包括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及排尿后症状。储尿期症状主要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及夜尿增多等;排尿期症状主要包括排尿踌躇、排尿困难及排尿中断等;排尿后症状主要包括排尿不尽感、尿滴沥等。对于早期BPH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无需临床干预。随着前列腺体积增大,因 BPH所致的机械梗阻,患者常出现血尿、膀胱结石、反复尿路感染、尿潴留甚至上尿路积水、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增加其经济及医疗负担。
BPH 临床进展性的评价指标包括下尿路症状加重、最大尿流率 (maximum urinaryflow rate, Qmax)进行性下降及 BPH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通过超声检查,了解影响BPH临床进展的相关影像学指标,对于疾病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 BPH影像诊断中,超声科医生一般提供以下影像学指标:①前列腺的形态、大小(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包膜完整性、膀胱内前列腺突入度 (intravesicalprostatic protrusion,IPP)、内外腺结构变化、有无异常回声及与盆腔脏器毗邻关系等;②膀胱形态、膀胱壁的改变、是否存在憩室、是否存在膀胱结石、是否存在上尿路积水及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等;③膀胱残余尿量、是否存在尿潴留。
超声检查实施
前列腺的超声检查可以采用经腹部、经直肠和经会阴途径,根据不同的人群,选取适合的检查途径。当某种检查途径获取的图像不满意时,可采取多种检查途径、多种成像方法相结合以提高诊断效能。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增生能对整个前列腺进行全方面的观察,图像清晰、立体感强、直观、内部结构分明,血流动力学测定准确可靠,诊断率高,优于经腹超声检查,可提高前列腺增生诊断率,但是操作相对繁琐耗时,是一种侵入性成像方式,可能会引起患者不适和焦虑。
经腹部二维超声是目前临床上探查的最佳途径。目前认为,经腹部超声和经直肠超声对于前列腺大小及相关影像指标的测量存在很好的一致性,经腹部超声基本可以取代经直肠超声及经会阴超声用于临床前列腺超声的检查,但是对肥胖体型及腹部瘢痕等患者,经腹超声检查存在一定的困难,可考虑行经直肠超声或经会阴超声检查。(文/贾玉聪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Ⅰ期临床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