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关节疾病。进入中老年期(45 岁以后),关节软骨发生老化,女性更年期激素水平改变等,都可加速关节的退行性改变。50 岁以前,男性患骨性关节炎的几率明显高于女性;但50 岁以后,女性患病率大幅增长,因此该病还被称为“更年期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对骨质破坏性较大,如不及时干预,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期,《生命时报》特邀河南省名中医、河南省中医院骨病科主任医师郑福增教授,带大家详细了解这一疾病。
骨性关节炎临床主要表现为骨关节的增生、肥大、畸形,导致关节疼痛、关节积水、活动不灵活、僵硬等。40岁以上的女性,如果出现下楼梯不便(不稳),下蹲站起时不利索,受凉或风吹后关节困痛不适,就可能是关节软骨退变、关节不稳的早期表现;如果出现明显的上下楼梯疼痛不适,下蹲站起困难,走路多时膝关节疼痛,休息后缓解,说明关节退变已经严重;如出现明显的膝内侧疼痛和肿大,说明已经有软骨破坏,须及早诊治。
目前,西医针对骨性关节炎,早中期主要以对症治疗(止痛和缓解症状)为主,包括使用止痛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等,后期则采取关节清理术、关节置换术,治疗代价非常大。中医将骨性关节炎称为“骨痹”,病位在骨,而“肾主骨”,故本病与肾 脏亏虚关系密切。另外,中医认为肝在体合筋、束骨而利关节,肝血充足,濡养筋脉,就会筋力强健、运动灵活。进入中老年期后,人的肝肾功能逐渐亏虚,尤其是女性更年期阶段,天癸(促进生殖的一种物质)枯竭,肝血不足,无法制约肝之阳气,就会导致诸病发生。
鉴于此认识,郑福增在治疗骨性关节炎时,非常注重调养肝肾。结合临床经验,他总结出以下治疗要点:
1.骨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而女性以血为本,人过半百精血渐亏,故这类患者多属“肝肾阴虚”型,可运用“补益肝肾、行气活血、滋阴清热”之法,选用“益肝肾通经络之独活寄生汤方”(寄生、杜仲、牛膝、当归、芍药、地黄、茯苓、川芎、秦艽、肉桂等)、“滋肾生肝之方”(熟地、女贞子、墨旱莲、郁金、柴胡、白芍、茯苓、丹皮、山药、浮小麦、山茱萸、莲子心等)、“补肾疏肝汤”(生地、熟地、枸杞子、菟丝子、丹皮、茯苓、生龙骨、生牡蛎等)、“更年止痛汤”(仙灵脾、仙茅、黄柏、巴戟天、白芍、徐长卿、鸡血藤、青风藤、知母、当归等)等治疗。
2.注重外治和练功治疗。通过外用中药制剂熏洗和热敷患处达到通经络、活气血的功效,改善关节的微循环,有利于骨代谢,进而促进软骨修复作用。骨性关节炎患者还需进行耐力训练,散步是最理想的锻炼方式之一。只要没有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病变,没有关节不稳症状,都可以进行这种耐力训练。开始时,每天散步20~30分钟,步速控制在每分钟60步以内就可以,如果没有不适症状,可逐渐增加锻炼时长。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到:“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郑福增表示,体力劳动者、肥胖者等易发人群,应减少负重;40岁以上的女性,生活中要注意顺应四时,以防外邪侵袭,同时避免过多和剧烈的负重运动;已确诊的患者除了要尽量减少关节的负重,还应积极治疗,尽快控制病情,防止关节加速损坏;中晚期患者要注意保持和改善关节功能,以防致残;病情稳定后,应避免耗伤正气(防虚),勿受凉,避免风寒湿等邪侵袭(防邪),少生气,避免气机郁滞(防瘀)。
郑福增还给出了两个日常养骨的食疗方。1.大枣薏米粥。取小米100克、薏仁50克、大枣5枚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脾虚湿盛型骨痹。2.杭芍桃仁粥。取杭白芍20克、桃仁15克、粳米60克,先将白芍水煎, 取汤汁500毫升,再把桃仁洗净去皮捣泥,加水研汁,去渣,二味汁液混合,同粳米煮为稀粥,此方可用于血虚血瘀型骨痹。(文/戴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