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失眠”

失眠属于中医“不寐”的范畴,《黄帝内经》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中医认为本病系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并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难眠。

1.体针

体针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辨证取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安神定志。自项部大椎穴至腰部髂后上嵴连线,沿督脉和足太阳经背部第 1 侧线,以及头颞部,用梅花针轻叩,使局部皮肤潮红即可。

2.头皮针

头皮针是针刺头皮组织中特定部位和区域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头为诸阳之会,头皮针具有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从而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可取四神聪、额旁、额中线 。

3.耳针

耳针是用王不留行子贴压刺激耳廓穴位的方法。“耳者,宗脉之所聚也”。通过刺激耳部相应穴位,通经活络、调节阴阳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作用。选穴:皮质下、心、脾、额、神门、垂前、内分泌。

4.腹针

腹针疗法系通过针刺腹部穴位以调节先天、后天经络的新疗法,可取中脘、下脘、神阙、气海、关元、大横、天枢;使脏腑调和,气血生化调节有度,则寐安。

5.灸法

艾灸不仅有温通作用,而且可以激发和调畅气机,还能够调和阴阳、调畅气血,使神有所藏、眠自安宁。可取百会、涌泉、四神聪、足三里等穴位。

6.推拿

可取头面部的印堂、神庭、百会、鱼腰、太阳、安眠,四肢的神门、内关、足三里,背部的心俞、膈俞、脾俞、胃俞等穴位,可调畅气机、通达气血、安神定志。

7.拔罐

拔罐疗法通过整体调理脏腑的阴阳气血,引阳入阴,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恢复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为治本之法。自项部至腰部沿督脉和足太阳经背部侧线,使用火罐自上而下行闪罐、走罐,至背部潮红、充血即可。每日或隔日1次, 5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之间可休息2日 。

8.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是指在特定穴位上敷贴复方中药膏,人之睡眠与肾之精气、阴阳的盛衰密切相关,同时与心、肝等脏腑有关,故失眠贴敷选穴多选用肾经、心经、肝经上的穴位。可取神阙及双侧肾俞、太渊、间使、列缺、内关、人迎、水突、天突、气舍、双侧安眠、神门、三阴交等穴位。

9.耳穴压豆

人体各脏腑器官在耳廓上皆有相应区域,并有规律地分布在耳廓上。常用到的耳穴有交感、神门与皮质下,刺激这些穴位能够治疗失眠多梦和神经衰弱。皮质下穴对大脑皮质有双向调节作用,辅以心、肾反应区的配穴,可以调节阴阳平衡,达到夜寐能安的效果。(文/张文宗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