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根据“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它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天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中医特色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冬病夏治常用方法:
三伏贴、督脉灸、脐灸、火龙罐综合灸、艾柱灸等。
二、冬病夏治适应证:
1、肿瘤术后放化疗后,体虚乏力。食欲不振,白细胞低,免疫功能下降等。
2、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支、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
3、消化系统疾病:泄泻、畏寒。
三、施治具体时间:
1、伏前加强:7月01日--7月10日
2、初 伏:7月11日--7月20日
3、中 伏:7月21日--7月30日
4、中伏加强:7月31日--8月09日
5、末 伏:8月10日--8月19日
6、伏后加强:8月20日--8月29日
四、注意事项:
1、三伏贴:
(1)贴敷前清洁局部皮肤。贴敷时间一般4-6小时,每伏贴一次。
(2)贴敷期间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症状,应立即去除,必要时遵医嘱用药。全部疗程期间勿饮酒、不食生冷、海鲜及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3)贴敷后,适量注意保暖,局部出现发红、温热、色素沉着或偶有水泡为正常反应。必要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2、督脉灸、脐灸、火龙罐综合灸、艾柱灸:
(1)灸前可沐浴更衣(灸后当天不洗澡)。施灸时间约40-90分钟,每伏灸一次。
(2)局部皮肤有溃疡者禁用,治疗时局部皮肤感温热舒适即可。
(3)治疗后,局部皮肤微微发红,偶可会发水泡,属于正常反应,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大水泡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4)治疗后室内静坐15-30分钟,适量饮用温开水,注意保暖,不宜在凉风处直吹,如空调、风扇等。
(5)全部疗程期间勿饮酒、不食冷饮、海鲜及辛辣刺激食物。
(文/刘培民 张玉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