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世界肾脏日|高盐外卖伤肾,改变或许只要一小步

您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每天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哪有时间做饭”.......“上班已经够累了,下班实在不想做饭”.......

虽然我们知道外卖比不上自己做饭健康卫生,但我们无力选择,在高压生活下,外卖成了“打工人”的第一选择。

“27岁小伙吃外卖,年纪轻轻患上尿毒症”的新闻层出不穷,每一口便捷的“有滋有味”的外卖下,都是身体要交的“健康税”。因此,想要肾脏健康,可能只需要一些微小的改变!

一、为什么盐吃多了会伤肾?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肾脏是血液的“净化工厂”,布满血管的肾脏,就像一张过滤网。一旦摄盐过量,相当于把身体泡在盐水里,盐会吸引水分,增加血液容量,并刺激血管收缩,“水多了,管子却窄了“,血管压力就会变大,继而形成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冲击肾脏的“过滤网”,损害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肾脏的过滤功能不断下滑。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黄帝内经》中有“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的记载。过食咸味则伤肾,肾伤则藏精失常,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肾又主水,肾伤则主水功能障碍,则可引起尿少、水肿或小便清长、夜尿增多等情况。

高盐饮食导致的高血压按下了肾脏损坏的“加速键”,每一笔高油高盐外卖的账单下,是逐年体检不甚理想的数据,但其实从“这一顿外卖”开始改变,你的肾脏损害就能少一点。

二、教您简单两招,呵护肾脏健康

1、定时监测血压,不让血压“失控”

数据比感觉更真实,不被“无症状”欺骗身体,每日的数据监控,不仅可以让自己更安心,也能帮助医生更直观地了解疾病动态。因此,可以定期监测血压指标,做好记录和观察,发现血压升高或大的波动,及时采取措施。

2、低盐饮食,别让高血压有机可乘!

(1)识别重盐刺客,关注食物营养成分表

柴米油盐的人间烟火里,到处都是“隐形盐”。我们吃进嘴里的盐,除了我们亲手加进菜肴里的“看得见”的盐,还包括其他食品中和调味品中添加的“看不见”的盐。因此,食物营养成分表中钠含量(NRV值)≥30%要少吃!生活中常见的重盐刺客:

酱、酱油鸡精、味精、酱油、老抽、生抽、醋、蚝油、番茄酱、沙拉酱、辣椒酱、豆腐乳、韭菜花等调味品中都含有大量盐,这些是“隐形盐”最常见的藏身之所。所以我们在制作菜肴时,如果放了以上这些调味品,那就要相应减少食盐的加入量。

腊肉、腌肉、咸菜为了抑制食物腐败,像腊肉、腌肉、咸菜这样的腊味食物和腌制食物,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盐。比如腊肉的含盐量可以高达5~10%,咸菜含盐量可以高达10%~14%。

面食、点心、饮料很少有人注意到,我们平时经常吃的面饼、面包、面条、包子皮、饺子皮、馄饨皮、蛋糕,冰淇淋、巧克力、饮料等,本身在制作过程中都会加入适量的盐,但这些“隐形盐”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虽然单个食物中食盐的量也许都只有一点点,但一天累积下来,但是从这些食物中摄入的盐量就已经不少了。

零食、方便食品像果脯、蜜饯、梅干、肉干、海苔、饼干、膨化食品、方便面等零食和方便食品,也是“隐形盐”的大户。因为它们在制作过程中加了含有钠的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钠、聚磷酸钠等。

在计算钠摄入量时,不但要把食盐中的钠算进去,还得把食品添加剂中的钠算进去。关注包装食品中的钠含量购买包装食品时,可以查看包装袋背后的营养成分表,选择钠含量更低的食品。注意这个“钠”既包括食盐中的“钠”,也包括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钠、聚磷酸钠、柠檬酸钠、苯甲酸钠中的“钠”。

(2)低盐饮食,从每天少吃一勺盐开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克,但据调查显示,我国八成居民食盐摄入超量。因此,每天少吃一勺盐,改变一小步就能降压护肾!下面教大家几个日常饮食的减盐小技巧:

选择简单烹饪的食物:多吃天然、未加工或仅经过蒸、水煮、凉拌等简单烹饪的食物有许多好处,它们不仅保存了天然的美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还减少了油、盐、热量的摄入,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是值得提倡的。但食用未经高温加工的食物时,更要注意清洁卫生,提防微生物污染和寄生虫危害。

制作食物时善用其他调味料:制作食物时可以多用葱、姜、蒜、辣椒、花椒等天然的调味料,取代盐、酱油、鸡精等调味,用天然调味料丰富的口感提升风味。

同时还有一个小技巧,在菜肴即将出锅前再加盐,也能最高效率地保持盐的口味,从而避免在菜肴烹饪过程中多次加盐。

拒绝高盐外卖,合理低盐饮食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贵在持之以恒,所以不要为了便捷而妥协肾脏健康,坚持低盐饮食习惯,循序渐进,慢慢调整口味,坚持一段时间,可能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庞欣欣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肾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