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

骨质疏松的那些事儿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根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高达36%,且女性患病率(49%)高于男性(23%)。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其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从而使患者易发生骨折。

一、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

骨质疏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骨重新塑造的失衡,即骨形成速度减慢,而骨吸收增加。统计显示,老年人骨量每年流失速度可达3%-5%。这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1.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无法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导致骨吸收增多。

2.老年时各种激素水平下降,成骨细胞活性减弱,骨形成下降。

3.部分系统性疾病及长期用药会影响骨代谢。

4.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可使骨密度下降2%-6%。

5.营养不良,缺乏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也可能导致骨质流失。

二、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的主要表现为骨折,约50%的骨质疏松患者会发生骨折。常见骨折部位包括腰椎、腕部、髋部等。还可有慢性背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脊柱后凸畸形、身高缩短、肌体消瘦等。骨密度检测,可识别无症状骨质疏松患者。

三、哪类人群需要定期监测骨密度呢

1.65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质流失加速,老年人更易患骨质疏松和骨折。

2.绝经后的妇女。绝经后骨量迅速下降,检测有助及早发现问题。

3.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药物的人。这些药物会加速骨质流失。

4.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类风湿关节炎等会引起骨质疏松的系统性疾病的人。

5.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骨质疏松,自己也有较高风险。

6.经常喝酒、吸烟以及长期卧床的人群。

7.偏瘦或贫血的人群。

8.骨折史的人群。

上述人群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测试,以便及早发现骨质疏松问题,并可以据此指导后续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四、骨质疏松的预防

关键是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每日钙摄入量≥800mg,蛋白质≥60g。

2.适量日光照射,补充维生素D。

3.进行适度的负重、抗阻运动。

4.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

五、骨质疏松的治疗

药物治疗:服用钙、维生素D制剂,或抗骨吸收药物(比如双膦酸盐类药物)等,以抑制骨质流失。

运动干预:适度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可刺激骨形成,增强骨密度2%-8%。

营养疗法:丰富营养,尤其是钙、蛋白质摄入,有助骨生成。

定期监测骨密度,评估治疗效果。

防跌倒,避免骨折发生。采取综合治疗,可降低老年人骨折风险30%-65%。

骨质疏松需要综合预防和治疗,才能控制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它属于不可逆的身体衰老过程,无法完全治愈。(文/王新立 作者就职于河南省中医院脊柱科)